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矿物
  • 5篇黏土矿物
  • 4篇表层沉积物
  • 4篇沉积物
  • 3篇粒度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南海北部陆坡
  • 3篇南海南部
  • 3篇冰期
  • 2篇粘土
  • 2篇粘土矿
  • 2篇粘土矿物
  • 2篇盛冰期
  • 2篇黏土
  • 2篇陆架
  • 2篇末次盛冰期
  • 2篇季风
  • 2篇渐新世
  • 2篇海底
  • 2篇菲律宾海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巴黎第十一大...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中海辉固地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5篇黄杰
  • 14篇李安春
  • 13篇万世明
  • 7篇张晋
  • 4篇李铁刚
  • 3篇蒋富清
  • 3篇徐兆凯
  • 3篇赵德博
  • 2篇蒋恒毅
  • 2篇卢健
  • 1篇黄杰
  • 1篇孟庆勇
  • 1篇徐方建
  • 1篇孙晗杰
  • 1篇张广旭
  • 1篇王秀娟
  • 1篇杨守业
  • 1篇张国良
  • 1篇董冬冬
  • 1篇庄丽华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百万年来亚洲风尘在西菲律宾海的沉积物粒度记录被引量:10
2012年
海洋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被认为可以用来建立陆地黄土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之间的直接联系。前人研究表明中国内陆黄土可以通过东亚冬季风搬运而输送到西菲律宾海。本文运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方法,对西菲律宾海国际海洋过去气候变化(IMAGES)MD06-3050岩芯400个样品的陆源沉积物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过去一百万年以来东亚冬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程度的长期演化。通过对三个敏感粒度组分2.4~4.6μm,14~22μm和36~50μm百分含量、堆积速率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粒级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并选用14—22μm陆源组分堆积速率作为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指标。我们的结果结合以前的黄土和深海风尘记录表明了0.6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度和冬季风强度相对1.0~0.6Ma整体增强的趋势。
于兆杰万世明孙晗杰黄杰徐兆凯李安春李铁刚
关键词:风尘东亚季风西菲律宾海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6
2017年
黏土矿物研究在示踪物源、源区风化历史乃至洋流变迁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对南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宏观分布特征已获得了较系统的认识,但在受珠江和海南岛物源共同影响的南海西北部其高分辨率的黏土矿物学工作还未开展。本文对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结晶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研究区黏土矿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为主(平均45%),蒙脱石(平均27%)与高岭石(平均21%)次之,绿泥石含量最少(平均6%)。在区域空间分布上,蒙脱石含量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伊利石含量则与之相反;高岭石含量表现为近岸高离岸低,而绿泥石含量呈现离岸高近岸低的特征。总体上,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与现代珠江沉积物组成差异较大,而与珠江口2.5ka前的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比较接近,并且结合研究区岩心揭露的全新世以来极低的沉积速率(4cm/ka)以及上部很薄(小于0.6m)的泥质沉积,推测该区表层沉积物可能并非是现代沉积的结果,更可能主要来自全新世末期古珠江输送的沉积物。除古珠江作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蒙脱石的一个主要来源外,海南岛北部河流也贡献了少量蒙脱石到其邻近的东南海域。运用高岭石/伊利石比值和伊利石化学指数等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珠江是研究区沉积物中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的主要物源,其次台湾和海南岛也可能分别提供了少量富含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的沉积物。本工作对于南海西北部沉积物源-汇过程和相应的古环境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宋泽华万世明黄杰于兆杰张晋赵德博靳华龙李安春
关键词:物源分析表层沉积物南海西北部
生物硅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粒度预处理方案,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生物硅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硅无论是对粒度组分、粒度参数,还是对沉积物类型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结合显微镜镜下涂片鉴定的硅质生物碎屑含量,认为要获取有效的南沙陆坡区的陆源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需去除掉生物硅。通过对比发现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的主要粒级分布范围为8~90μm。
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黄杰卢健蒋富清
关键词:生物硅粒度南海南部
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的响应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下部ODP1148站位沉积物中陆源矿物组分的含量、堆积速率、粒度、石英氧同位素及石英扫描电镜的分析,探讨南海沉积演化及其构造响应.结果显示,根据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可将南海海盆的沉积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扩张初期(34~28.5 Ma)、构造活动剧烈期(28.5~23 Ma)、构造活动减弱期(23~16.5 Ma)、热沉降期(16.5~3.5 Ma)和台湾隆升形成期(3.5 Ma~现今).其中28.5~23 Ma为物源转换期,陆源矿物组成和石英氧同位素值发生了明显改变,对应南海渐新世以来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此之前的渐新世南海扩张初期,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南部(很可能来自巴拉望陆块);随着南海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南海扩张轴在25~23 Ma发生向南跳跃后,南部巴拉望陆块不断远去,而此时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区域地貌变化还没有波及到云贵高原和华南地区,珠江等大河尚未发育,因此研究区以北的华南大陆的影响还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到研究区,结果陆源矿物沉积速率极低.随后由于青藏高原隆升的高度不断增加,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增加,华南内陆古老的沉积岩区成为南海北部主要物源区,南海北部转为以远源沉积为主,直到3.5 Ma前后由于台湾岛的抬升,大量物质进入南海北部,成为主要物源.物源转换期间在南海不断扩张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由于物源供应匮乏,加上海平面的上升和较强的底流作用导致了ODP1148站位渐新世晚期的沉积间断.
李安春黄杰蒋恒毅万世明
关键词:渐新世
南黄海黑碳记录的中国东部晚上新世以来C_(3)/C_(4)植被演化被引量:12
2021年
陆地植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C_(3)/C_(4)组成类型及演化进程对于理解过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晚上新世以来东亚C_(4)植被扩张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很大争议,尤其缺少长江流域C_(3)/C_(4)植被相对丰度演化的地质记录及不同纬度植被演化的时空综合对比。本研究利用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在南黄海钻取的CSDP-1孔约300.10 m长的岩芯沉积物的黑碳含量、通量及碳同位素组成,重建了晚上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地区C_(3)/C_(4)植被演化历史。研究发现,在晚上新世(约3.0~2.6 Ma),黑碳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正偏,指示沉积物源区长江流域的C_(4)植被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受到了中低纬度地区干旱化增强及大气CO_(2)浓度下降的共同影响;而中高纬度如黄土高原地区的C_(4)植被则相对减少,推测更低的温度可能成为了C_(4)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中更新世(约1.0 Ma)以来,黑碳碳同位素比值整体负偏,表明源区C_(4)植被相对丰度减少。尽管沉积物源区在0.8 Ma左右转变为纬度更高的黄河流域,但东亚不同纬度地区记录均显示了碳同位素负偏,表明这是一区域现象,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冷是影响中更新世以来C_(4)植被演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揭示出,除了全球性的因素(大气CO_(2)浓度)外,区域气候(温度和干旱度)在东亚地区C_(3)/C_(4)植被长期演化中具有重要影响。
陈州美子万世明张晋张晋黄杰李安春
关键词:黑碳干旱全球变冷南黄海
南海北部深水区渐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物源转变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正>南海位于东亚大陆边缘,是西太平洋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发育模式,而且其沉积地层还记录着周边地区构造古地理变迁的诸多科学信息。ODP184航次1148站作为目前南海北部进尺最长的深海钻孔,为系统研究南海...
李安春黄杰蒋恒毅万世明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区渐新世
文献传递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6年
对取自南海南部的1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粒度参数计算和Q型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粒级组分为黏土和粉砂,底质类型主要为泥,还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平行于等深线基本呈带状分布;结合Q型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区沉积物可分为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粗粒沉积物(砂和粉砂)和陆坡区细粒沉积物(泥)两类,500m等深线是两类沉积物的分界线;对比粒度分析结果,判定两类沉积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是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的混合沉积,陆坡区是现代沉积;影响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水动力条件、水深与地形及洋流。
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陆架南海南部
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海底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成因机制被引量:15
2019年
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位于西沙海槽北部的陆架边缘和陆坡区,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利用三维反射地震数据,在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识别了海底滑坡、麻坑、丘状体、流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BSRs)、活动断层等海底地质灾害体,并分析了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灾害体的分布面积总计超过2000km^2,各类灾害体相互叠置。构造断层活动、充足物源供给和海平面变化是导致该地区海底地质灾害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第四纪晚期高沉积速率导致陆架边缘和陆坡区沉积了较厚地层,有机质丰富,为水合物成藏提供了潜在气源。陆坡区的滑坡主要分布在加积层序较发育的陡坡区。在陆架边缘和滑坡不太发育的陆坡缓坡区,超压流体释放形成流体管道、丘状体和麻坑。高沉积速率、埋藏的古滑坡和区域的构造不稳定性是诱发超压流体释放的重要因素。
王俊勤张广旭陈端新陈端新王真真王秀娟庄丽华黄杰董冬冬罗进华
关键词:海底滑坡海底地质灾害琼东南盆地
北部湾表层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 X 射线衍射(XRD)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和结晶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源区和洋流对该区沉积物搬运和分布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绿泥石。在空间分布上,蒙脱石含量表现为中部高近岸低;伊利石含量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绿泥石组分含量与之类似;高岭石含量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和化学指数平均分别为 0.25°(Δ2θ)和 0.5,表明伊利石结晶程度极好,为富 Al伊利石,来源于化学风化作用占主导的源区。黏土矿物物源分析表明,红河是北部湾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的主要物源,其中蒙脱石因受沉积分异作用影响而在研究区中部富集;高岭石受到了红河、珠江以及广西和海南岛沿岸河流物质输入的共同影响。本研究结果对理解北部湾沉积物“源-汇”过程和古环境有重要参考意义。
靳华龙万世明张晋宋泽华赵德博赵德博黄杰李安春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
17000年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古环境记录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AMS^14C高精度测年,采用粒度与黏土矿物分析方法,对冲绳海槽中部岩心OK104沉积物的物源以及古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7000a以来,岩心陆源物质为多方物源混合的结果,而主要物源供应区为中国东部长江与黄河等主要河流入海物质以及台湾东西部主要河流入海物质。但是不同时期.各物源相对贡献量有所不同.17~13.4ka期间,长江与黄河入海物质输送以及台湾河流物质均对研究区有一定的影响;13.4~u.3ka时期,长江与黄河物质输入开始降低,台湾河流入海物质有所增加;11.3~7.5ka以来,长江与黄河入海物质的影响有所加强;7.5~5.5ka,台湾物质影响占据主导地位;5.5ka至今,沉积物主要来自台湾东部地区以及长江入海沉积物。同时识别出高岭石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东部河流入海物质。此外,通过提取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优势粒级组分,发现沉积物主要以悬浮方式发生运移。而中国东部河流入海物质向海槽的输运主要与冬季风引起的环流相关,因此,以具有相对单一物源的高岭石含量作为指示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指标,并识别出自17ka以来中国东部地区5个冬季风主要加强期。
王佳泽李安春黄杰
关键词:黏土矿物东亚冬季风冲绳海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