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豪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 基于分形理论的复杂应力状态下高温低周疲劳表面短裂纹行为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含有裂纹的固体从物理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非线性耗散系统,可以用分形理论加以描述。疲劳短裂纹的扩展路径可视为分形曲线,裂纹扩展路径的不规则性可用分形维数加以描述。裂纹扩展的分形维数中隐含着诸多的物理因素,如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加载条件等。以复杂应力状态下高温低周疲劳表面短裂纹为研究对象,对20钢进行高温低周疲劳试验,观测试样表面疲劳短裂纹的萌生扩展及合体的演化过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形分析,得到裂纹分形维数随循环过程的演化特征:疲劳短裂纹的萌生扩展行为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随着疲劳进程的发展而稳定地成比例增加;分形维数不产生缺口依存性,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应力比的复杂应力状态短裂纹的表征;分形维数可作为把握材料总体损伤状态的参数,为材料短裂纹阶段的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 王璐王正宋希庚王魁赵子豪
- 关键词:复杂应力状态高温低周疲劳短裂纹分形分形维数
- 新型永磁球型手腕万向旋转磁场同轴驱动机理的研究
- 赵子豪
-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方法对疲劳短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各种动力机械及工程设备正逐渐向高温高压、高速方向发展,材料构件承受复杂的交变载荷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这就使得材料的可靠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而在材料的疲劳研究中,裂纹是描述疲劳损伤的重要的参量。...
- 赵子豪
- 关键词:疲劳短裂纹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 文献传递
- 疲劳短裂纹理论及寿命预测方法新进展被引量:15
- 2012年
- 回顾短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寿命预测以及短裂纹行为模拟方面的最新进展,侧重介绍疲劳短裂纹行为的统计模拟方法,马尔可夫链模型、威布尔分布函数、群体疲劳短裂纹的蒙特卡罗模拟和分形方法,以及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及分形方法对低碳钢高温低周疲劳短裂纹行为所进行的模拟。对于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统计方法在疲劳短裂纹方面的应用也给予一定的介绍。
- 王璐王正宋希庚王魁赵子豪
-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分形
- 一种空间万向旋转磁场轴线方向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机械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间万向旋转磁场轴线方向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是将磁铁通过球面副固定在支架上,磁铁带动外壳绕自身轴线转动,磁铁轴线方向与旋转磁场轴线方向保持一致,通过磁铁顶部同轴激光头的光学放...
- 张永顺刘振虎刘旭杨慧远刘冠喜赵子豪
- 文献传递
- 连铸板坯传热/应力计算及其可视化
- 结晶器内钢水凝固过程伴随的流动、溶质再分配、传热和应力等复杂行为,极易引发铸坯的各种缺陷,探索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发生的传热与力学行为,是解决铸坯中各种缺陷的重要途径。连铸生产工况恶劣,通过试验的手段对铸坯的凝固过程进行研究...
- 赵子豪
- 关键词:应力可视化板坯连铸
- 连铸坯实测反问题热弹黏塑性建模与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研究连铸板坯的传热和力学特征,通过建立考虑蠕变的铸坯热弹黏塑性全尺寸有限元数值模型,以实测温度和传热反问题获得的热流为依据,计算和探讨了结晶器内铸坯的传热、应力和应变行为。结果表明,弯月面下100~200 mm铸坯表面承受拉应力,宽面距角部40~90 mm的偏角部区域温度较高,坯壳厚度也较薄,距角部约400 mm处温度相对较低,收缩量及应力应变较大。窄面近角部区域的应力和应变总体上低于宽面,距角部越近,窄面铸坯表面的应变越高。偏角部区域坯壳厚度、应力、应变的非均匀性及存在的过大差异,是探讨近角部裂纹成因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赵子豪赵子豪蔡来强王旭东王旭东
- 关键词:有限元板坯连铸
- 一种空间万向旋转磁场轴线方向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机械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间万向旋转磁场轴线方向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是将磁铁通过球面副固定在支架上,磁铁带动外壳绕自身轴线转动,磁铁轴线方向与旋转磁场轴线方向保持一致,通过磁铁顶部同轴激光头的光学放...
- 张永顺刘振虎刘旭杨慧远刘冠喜赵子豪
- 文献传递
- 一种电磁驱动高集成球型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驱动高集成球型电机及其控制方法,具体为一种只需要通过外部万向节单元与输出端同轴连接所构成随动机构内置径向磁化永磁体在空间万向旋转磁场同轴随动磁矩直接驱动下实现侧摆、俯仰二自由度转...
- 张永顺郭小熙赵子豪董海单庆王莉
- 三轴正交组合线圈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2023年
- 为克服现有电磁驱动球型关节各自由度间电磁耦合和力学耦合关系复杂及建模困难等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电磁变刚度球型手腕,通过万向节输出端所构成随动机构内置的径向磁化永磁体,在三轴正交组合线圈生成的空间万向旋转磁场同轴随动磁矩直接驱动下可实现侧摆、俯仰二自由度转动。针对电磁变刚度球型手腕对高集成度和高能量输出密度的实际需求,采用2组鞍形线圈和1组亥姆霍兹线圈的正交组合线圈驱动方案,建立线圈内部的磁场模型和球型手腕输出力矩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三轴正交组合线圈进行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三轴亥姆霍兹线圈,优化后三轴正交组合线圈磁场均匀度更高,具有更高能量输出密度,结构紧凑,更满足球型手腕的需求。
- 赵子豪张永顺郭小熙董海
- 关键词: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