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国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铝硅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研究
- 铝硅铁合金作为一种耐磨并具有一定耐热性的轻质合金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采用常规铸锭冶金工艺获得的合金力学性能较差,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外界凝固条件、合金化、熔体处理和半固态成形工艺等对Al...
- 赵树国
- 关键词:半固态加工铝硅铁合金合金元素力学性能磨损
- 文献传递
- 半固态挤压Al-Si-Fe合金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4
- 2006年
- 采用半固态挤压成形技术制备了Al-17Si-5Fe-3Mn-4Cu-1Mg(质量分数,%)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合金铸态、电磁搅拌态、挤压态的组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挤压态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半固态挤压后,合金组织发生了明显细化,第二相长度和厚度减小,同时尖角发生钝化,且分布较均匀,力学性能比铸态提高了117.4%。
- 袁晓光赵树国李胜卢云杰黄宏军
- 关键词:半固态挤压AL-SI-FE合金力学性能
- 滚齿机差动链误差源测量与诊断
- 1998年
- 提出最大熵谱线估计法,并用其进行滚齿机差动链误差数据处理。
- 赵树国于英华徐平
- 关键词:滚齿机误差源
- 合金元素和半固态挤压工艺对Al-Fe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采用半固态挤压成形技术制备了Al-5.5Fe-0.5Mn-4Cu-0.4Mg-2Zn(质量分数,%)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合金铸态、电磁搅拌态、挤压态的组织。采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对铸态、挤压态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试...
- 高鹤赵树国栾阳刘波陈丙熹黄宏军袁晓光
- 关键词:半固态挤压电磁搅拌力学性能指标
- 文献传递
- 基于模糊理论与基准试样的熔覆层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拟在数学理论与试验的基础之上,建立熔覆层质量评的系统。进行激光熔覆试验并检测实验数据。结合试验本身特点,根据数据规律确定主要的缺陷种类并制定表面质量评价的基准试样,此试样作为涂层质量评价的标准。随机抽取试验样件1、样件2和样件3,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和区间数概念的引入,建立可能度互补判断矩阵,进而求得样件与基准试样的基于涂层缺陷情况的质量排序向量。通过彼此比较,确定出样件1属于2级品,样件2、3同属于3级品,但样件2的涂层表面质量要优于样件3。
- 赵树国李成龙
- 关键词:激光熔覆
- 钛合金薄壁件车削加工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传统的钛合金车削加工因其切削速度低,刀具耐用度低,加工质量难于控制,导致加工效率低。经多次钛合金车削加工试验、优选了刀具材料,确定了刀具几何参数,依据刀具磨损情况,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切削数据。解决了钛合金薄壁件加工变形问题。
- 张桂木杨玉海赵树国郭建烨
- 关键词:钛合金车削
- TC11合金多道激光熔覆温度场及涂层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增强钛合金耐磨性,利用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工艺在TC11表面制备CBN涂层。基于ANSYS软件平台,对熔覆温度场进行分析。对涂层的平整度与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的形状类似于单道熔覆时的形状,呈扁圆形。此时温度场的分布不以光斑中心对称,温度场偏向一侧。由于有预热作用,熔覆升温要比降温快,且熔覆后一道次熔覆层上的最高温度要高于前一道次。随激光功率、送粉率和搭接率的增大,表面变得不平整。随扫描速度的增大,涂层面积变小,但表面平整度较好。熔覆层试样的磨损失重远远小于基体。随载荷的增加,熔覆层磨损量变化不大,而基体磨损量增加。
- 赵树国李成龙
- 关键词:激光熔覆多道搭接温度场平整度
- 一种耐磨、耐热高硅铝合金及其成型工艺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系耐磨、耐热高硅铝合金及其成型工艺。合金成分按重量百分数计算为:硅:15~20;铁:2.0~5.0;锰:1.0~3.0;铜:1.0~4.0;镁:0.5~1.5;镍:1.0~3.0;铝余量。成分设计的目...
- 袁晓光赵树国黄宏军
- 文献传递
- 浅谈ZGMn13高锰钢的切削加工性被引量:12
- 2003年
- 介绍了高锰钢的种类、性能 ,并结合ZGMn13高锰钢的切削加工特点 ,推荐了高锰钢加工中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 ,并对难于切削的ZGMn13高锰钢的钻削加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提出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齐德新马光锋赵树国
- 关键词:高锰钢切削加工性ZGMN13
- 一种耐磨、耐热高硅铝合金及其成型工艺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系耐磨、耐热高硅铝合金及其成型工艺。合金成分按重量百分数计算为:硅:15~20;铁:2.0~5.0;锰:1.0~3.0;铜:1.0~4.0;镁:0.5~1.5;镍:1.0~3.0;铝余量。成分设计的目...
- 袁晓光赵树国黄宏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