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媛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光学
  • 3篇像差
  • 2篇调制传递函数
  • 2篇多焦
  • 2篇多焦点
  • 2篇视光
  • 2篇视光学
  • 2篇屈光
  • 2篇助视器
  • 2篇镜片
  • 2篇渐进多焦点镜...
  • 2篇光栅
  • 2篇二极管
  • 2篇发光
  • 2篇发光二极管
  • 2篇波前
  • 2篇波前像差
  • 1篇电视
  • 1篇眼科
  • 1篇眼视光学

机构

  • 13篇温州医学院
  • 4篇中国标准化研...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卫生部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北京阳明智道...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王媛媛
  • 6篇陈浩
  • 5篇厉以宇
  • 4篇吕帆
  • 4篇蔡建奇
  • 3篇金成鹏
  • 3篇余景池
  • 3篇瞿佳
  • 3篇朱德喜
  • 2篇余新平
  • 2篇陈洁
  • 2篇汪育文
  • 2篇胡川
  • 2篇钱霖
  • 2篇郭娅
  • 2篇吴泉英
  • 1篇陈娇洁
  • 1篇冯海华
  • 1篇黄帅
  • 1篇陶育华

传媒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光电工程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激光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电子助视器的有限远共轭距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2010年
目的按照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原理.设计一款可供电子助视器使用的10^x变倍比的有限远共轭距连续变焦光学系统。方法利用高斯光学原理进行变焦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进行像差校正和性能评价,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TF)、点列图和弥散斑直径分析,并通过公差灵敏度分析和蒙特卡罗法对变焦光学系统的容差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所设计的变焦光学系统为四组元结构,分前固定组、变倍组、中间固定组和补偿组,共10片透镜,采用机械补偿方式,光学筒长84mm,前截距316mm.可以实现10-60mm的连续变焦,倍率变化范围为一0.03~0.3,变焦轨迹平滑.整个变焦过程无渐晕.图像质量清晰稳定。结论借助高斯光学理论和像差理论能够设计出符合电子助视器使用要求的大变倍比有限远共轭距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王媛媛吕帆陈浩朱德喜金成鹏厉以宇
关键词:光学调制传递函数
不同色温发光二极管面板灯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通过比较3种色温环境下,成年人完成90 min用眼任务前后视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视觉疲劳与全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94例健康成年人,按照用眼任务时色温不同分成3组,4000 K环境下37例、5000 K环境下27例和6 500 K环境下30例,采集完成任务前后的全眼高阶像差,并计算得到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5000K色温环境下完成任务前后MTF变化量最小,人眼疲劳程度最低,与另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阶像差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6500 K色温环境下,垂直彗差变化量为负值,与5000 K和4000 K 2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00K色温环境下人眼舒适度最高,人眼的波前像差指标中MTF和垂直彗差可有效反映人眼的视觉质量状态.
王媛媛蔡建奇黄帅杜鹏温蓉蓉
关键词:波前像差视疲劳
观看2D/3D电视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观看2D/3D电视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探索视觉疲劳与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健康成年人30例,分别观看2D或3D同一内容的影片,3D任务又分成配戴A、B两款偏振式3D眼镜(A款光学指标优于B款),收集观看任务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数据,其中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TF)、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3D-B状态下MTF变化量最大,即观看后MTF有变小的趋势.2D、3D-A、3D-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在3种测试条件下,仅有RMS3和RMS4在3D-A和3D-B状态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0.293、0.044,P<0.05).垂直彗差在2D/3D条件下变化量均为负值,2D、3D-A和3D-B状态间两两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0.025,P<0.05).结论 2D或3D的影片刺激会导致人眼视觉质量的变化,未来可基于人眼波前像差的指标变化进行3D电视视觉舒适性的评价.
杨帆王媛媛蔡建奇郭娅杜鹏温蓉蓉
关键词:波前像差视觉质量视觉疲劳
脉冲磁控溅射制备树脂镜片红外防护功能薄膜
2011年
选取氮化硅和二氧化硅作为薄膜材料,借助膜系设计软件对膜系结构进行优化,采用中频脉冲磁控溅射技术进行薄膜制备。利用高反膜透射曲线拟合方法调整薄膜的实际沉积速率,减少膜厚控制误差,在树脂镜片CR39基底的凸面和凹面上分别镀制了符合设计要求的红外防护膜和可见光减反膜。镀膜后树脂镜片在420~680nm的平均透过率大于95%,在近红外800~1400n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小于60%,薄膜性能稳定,能够满足红外防护树脂镜片的日常使用需要。
冯海华胡川陈娇洁王媛媛厉以宇
关键词:树脂镜片
基于二维结构薄膜的偏振选择相位光栅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二维结构薄膜构建了具有偏振选择特性的新型相位光栅,借助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方法计算了光栅各级衍射强度随入射光波长及入射角的变化,发现在垂直入射情况下,波长600—640nm范围内,相位光栅对横向电学(TE)模主要产生0级衍射,而对横向磁学(TM)模产生±1级衍射,在波长633nm处,0级衍射光的偏振消光比为109.8,±1级衍射光的偏振消光比为334.6.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这种相位光栅的偏振分束现象进行了模拟,偏振分离角在玻璃基板内可以达到10°左右,最后模拟了入射角为23°时光栅对不同偏振态入射光的衍射效果,并与RCWA计算结果和光栅方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
厉以宇王媛媛陈浩朱德喜胡川瞿佳
关键词:偏振相位光栅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的进展和应用
自适应光学技术AO(Adoptive Optics)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光学新技术,它通过实时探测—控制—校正光学系统的动态波前误差,使光学系统具有自动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从而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的能力。对...
王媛媛
人工晶状体像差Zernike系数的测定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人工晶状体的单色像差值,为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和选择以及进一步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后的像差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ISBA干涉系统对7种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测量,并对36项Zernike像差系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人工晶状体的7阶36项Zernike像差系数,得出临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水平彗差(C8)和垂直彗差(C7)特别显著,其次为C3(散光)、C4(散光)和C5(离焦)。结论通过人工晶状体像差Zernkike系数的测定可以分析人工晶状体的像差分布特性。
王媛媛龚祎瞿佳
关键词:晶体像差
儿童和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调节功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并比较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差别。方法18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年龄6.5~15(10.5±2.6)岁,屈光参差度+1.75~5.0(+3.5±0.9)D,7例伴有单眼轻中度弱视,11例不伴弱视。采用动态检影法检查患者40cm处的调节滞后情况,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区分主导眼和非主导眼,并与同期就诊的25例远视屈光不正患儿[年龄7~14(9.8±2.4)岁,屈光度(+4.5±2.3)D]和20例正视儿童[年龄7~12(9.5±2.6)岁]进行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3.3±3.2)D和(0.79±0.39)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无明显差别;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为(11.3±3.3)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无明显差别;调节滞后量为(1.10±0.12)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3;t=2.95,P=0.02)。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不同,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12,P=0.006;t=4.10,P=0.001)。伴弱视者主导眼调节滞后量比无弱视者主导眼调节滞后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27),而两组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5)。结论儿童和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不同;其主导眼的调节功能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别,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存在缺陷。伴弱视者,其主导眼的调节功能也存在缺陷。
陈洁王媛媛余新平汪育文
关键词:屈光参差
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调节功能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功能状态,分析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水平。方法应用动态检影法和移近法分别测量50例发病1~2年的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儿调节滞后和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测量20例正视眼儿童和25例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检测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与正视儿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比远视患儿明显更大(t=2.21,P=0.03〈0.05;t=2.83,P=0.006〈0.05);两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3+031)D和(0.81±0.38)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8〈0.05);调节幅度分别为(13.39±3.51)D和(13.26±3.6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例观察对象(近视、正视和远视患儿)的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为(0.68±0.36)D,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为(0.75+0.34)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9=0.042〈0.05);主导眼调节幅度(12.9±3.09)D,非主导眼为(12.6±3.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P=0.14)。结论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滞后值和调节幅度与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调节幅度比远视儿童的更大。儿童和青少年主导眼的调节滞后比非主导眼的更小,进行调节滞后相关研究时应注意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区别。
余新平王媛媛陈洁黄盈汪育文
关键词:青年近视
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的子午线设计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介绍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的构造,论述镜片的设计思想,阐述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子午线设计的基本原理,构建子午线多项式,给出子午线设计需满足的准则。在子午线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等屈光度轮廓线,确定镜片面形,并求出镜片平均球面度与像散。比较3种不同子午线设计的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并进行实际加工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子午线设计是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设计的关键之一,不同的子午线屈光度分布,对应的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的球面度、像散以及畸变等差别较大。依据实际设计与检测结果,给出适用于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子午线屈光度分布的规律。
吴泉英钱霖陈浩王媛媛余景池
关键词:光学器件子午线像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