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 2012年
- 结合《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报告的内容和我国护理教育现状提出,应积极倡导和实施第三代医学教育、建立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育模式、在护理教育中逐步开展专业内或跨专业团队合作教育、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审视护理教育,以期能为我国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 杨晓玲陈红
- 关键词:护理教育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呋塞米疗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呋塞米治疗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呋塞米疗法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腹围、腹水白细胞、内毒素血症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发热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腹痛、腹胀、压痛与反跳痛天数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呋塞米疗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 万娟罗艳丽肖凤鸣杨晓玲罗羽欧覃莉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呋塞米针对性护理
- 肝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不良反应经历及困扰程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经历及困扰程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6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及移植症状发生和症状困扰量表(Modified Transplant Symptom Occurrenceand Symptom Distress Scale-59 Revised,MTSOSD-59R)对154例肝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症状困扰程度都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不良反应经历为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最强影响因子,而症状困扰为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最强影响因子。此外,术后并发症、工作情况、年龄和家庭收入也对术后生存质量有预测作用。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其症状发生和困扰程度较轻且对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有影响。
- 张蔚青杨晓玲罗艳丽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 医院内肠球菌感染49例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医院内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特点以便提出正确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近 8年本院出院病历中发生医院肠球菌感染 4 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肠球菌感染主要见于中老年、住院时间长、原发病严重又多合并症患者。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 ,占 16 4 2 % ,其次为下呼吸道、胸腹腔、血液、皮肤软组织 ,各占13 4 3%。病死率为 2 2 4 5 %。感染科室以血液、ICU、烧伤、肿瘤为主 ,占 5 9 18% ,其次为普外、胸外、呼吸内科等 ,占 32 6 5 %。结论 :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恶性肿瘤、侵入性操作、放化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产生耐药菌株使感染难治。因此 。
- 徐世兰刘素珍杨晓玲陈敏李大江尹维佳王志芬
- 关键词:医院感染肠球菌
- 基于护理胜任力培养的综合性大学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5
- 2013年
- 从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第二课堂拓展及创新教育实践4个方面,对基于护理胜任力培养的综合性大学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促进护理本科教育发展。
- 陈红杨晓玲
- 关键词:护理本科教学改革
-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08年
- 魏毅罗艳丽杨晓玲段丽娟
- 关键词:微粒污染不溶性微粒输液器具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
- 《关怀与照护》课程后对学生人文关怀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学习《关怀与照护》课程后,学生的关怀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使《关怀与照护》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关怀与照护》课程结束后1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学期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10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关怀知识、关怀态度、关怀行为得分较高;男女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民族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在关怀知识总分、态度总分和行为总分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学专业和非护理专业学生在态度维度、知识总分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总分、行为总分方面,护理学专业的评分低于非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总分、态度总分、行为总分、总分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结论: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对本科生树立关怀意识、培养关怀态度和践行关怀行为有积极意义。
- 杨晓玲陈红郭红霞李芸
- “双师型”护理教师培养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势在必行。本文就“双师型”护理教师培养的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杨晓玲陈红
- 《关怀与照护》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学思考
- 2014年
- 目的评估2011年春季四川大学本科生《关怀与照护》课程期末考试试卷质量,探讨《关怀与照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试卷编制。方法采用徐州医学院开发的试卷分析软件14.0,对105份《关怀与照护》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份试卷成绩为53—89分(70.81±7.62分),成绩呈正态分布;试卷信度为0.67;难度为0.71;区分度为0.19。结论考试成绩可以信赖,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较客观地代表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 杨晓玲陈红李芸郭红霞
- 关键词:教学考试
- 四川省护理本科毕业生实习后期临床学习环境现状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方法 2012年5月-7月采取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及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调查四川省6所护理院校1 027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护生)从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参与性、任务定位、创新性和个性化方面对临床学习环境进行的评价。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75份。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评价总得分为(144.99±26.60)分,条目均分为(3.45±0.63)分。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个性化(3.41±0.74)分、任务定位(3.59±0.64)分、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3.43±0.69)分、创新性(3.45±0.73)分、人际关系(3.35±0.77)分、护生参与性(3.49±0.49)分。结论实习后期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较好,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中护生人际关系和个性化得分排名靠后。建议应重视实习后期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为其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个性化空间,让护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实习质量。
- 杨晓玲陈红
-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