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798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1篇水稻
  • 24篇杂交
  • 16篇选育
  • 13篇杂交水稻
  • 13篇线粒体
  • 13篇线粒体DNA
  • 9篇克隆及序列分...
  • 9篇高产
  • 8篇两系杂交
  • 7篇杂交稻
  • 7篇水稻新组合
  • 7篇线虫
  • 7篇核不育
  • 7篇核不育系
  • 7篇不育
  • 7篇不育系
  • 6篇育种
  • 5篇育性
  • 5篇三系杂交
  • 5篇两系杂交水稻

机构

  • 8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西交利物浦大...
  • 2篇怀化职业技术...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新乡学院
  • 1篇湖南省畜禽水...

作者

  • 90篇刘国华
  • 43篇陈立云
  • 23篇肖应辉
  • 21篇邓化冰
  • 19篇唐文邦
  • 13篇刘毅
  • 12篇唐文帮
  • 11篇刘伟
  • 10篇李芬
  • 9篇朱兴全
  • 8篇张桂莲
  • 7篇宋海燕
  • 5篇肖层林
  • 5篇彭俊宇
  • 5篇何强
  • 5篇林瑞庆
  • 5篇李国泰
  • 4篇程天印
  • 4篇赵光辉
  • 4篇王燕

传媒

  • 19篇杂交水稻
  • 15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中国兽医科学
  • 4篇作物研究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节间性状与再生率的关系
2006年
为了探明水稻节间性状对再生率的影响,通过对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研究发现,倒5节间长度、倒5节间长度与茎总长度之比与再生率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节间粗度与再生率的关系,仅倒1、2节间与再生率呈显著相关;倒4节间的维管束数目与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倒3与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之比与再生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少者,其再生率高。
罗丽华刘国华肖应辉唐文邦陈立云
关键词:水稻再生率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
文献传递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abertia ovina and C.erschowi revealed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four mitochondrial genes
This study examined sequence differences in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cox1),large subunit rib...
赵雷刘国华赵光辉蔡进忠朱兴全钱爱东
湖南省部分地区商品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了解湖南省商品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2007年2月~9月,笔者应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湖南省长沙、湘潭、永州、常德和娄底五个地区的275羽商品鸡,进行了鸡异刺线虫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商品鸡总体感染率为42.2%(116/275),平均感染强度为10.4。丘陵区鸡异刺线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介于70%~100%之间;湖区和市区的感染率依次居后,分别只有36.4%和32.3%。
彭俊宇宋海燕陈文承刘国华陈江李芬刘伟刘毅
关键词:异刺线虫
绵羊夏柏特线虫线粒体p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以从陕西省泾阳县山羊大肠中采集的5条绵羊夏柏特线虫为研究对象,用通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绵羊夏柏特线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将测序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并用PAUP程序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绵羊夏柏特线虫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93 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绵羊夏柏特线虫5个样品位于同一分支,且绵羊夏柏特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0.5%~2.0%),种间变异显著(9.4%~18.8%),pcox1序列可作为种间变异研究的可靠遗传标记。
赵雷江海海赵光辉刘国华朱兴全钱爱东
关键词:线粒体DNA
中华双腔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以从中国甘肃玛曲牦牛胆管中采集的3条中华双腔吸虫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它吸虫的进化关系。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55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位于同一分枝。本研究系首次报道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cox1序列,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华双腔吸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燕刘国华李佳缘林少淇林泽萍宋此伊周东辉
关键词:线粒体DNA
作物混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混种是一项可操作性强、原理简单、成本投入低、收益直观明显的技术。它是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回顾了混种技术在小麦、玉米、水稻上的应用及其效应,并对混种技术在水稻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建议。
袁烨刘国华陈立云
关键词:作物栽培混种
云南省食蟹猴与猕猴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4年
旨在探究云南省笼养食蟹猴与猕猴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的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从云南省昆明市和玉溪市元江县采集到笼养食蟹猴461份和笼养猕猴72份的新鲜粪便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粪便DNA样本,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和环孢子虫SSU rRNA基因,分别对2种肠道原虫感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5%(8/533)。通过测序分析鉴定出3种已知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D、TypeⅣ和CM1。此外,环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0.9%(5/533),序列比对仅发现1种环孢子虫基因型。各年龄组、性别、物种和地区间2种原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笼养食蟹猴与猕猴存在较低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的感染率,该地区存在一定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传播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结果为我国云南地区笼养食蟹猴与猕猴感染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的防控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马平平邹扬牟文杰张月玥刘仲藜张龙陈利仙王帅刘国华
关键词:食蟹猴猕猴
湖南长沙及湘西泡状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湖南省长沙及湘西泡状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重构泡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泡状带绦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43bp,与GenBankTM公布的带科绦虫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湖南长沙分离株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4%和99.7%,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0.0%;湖南长沙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与其他带科绦虫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100。种系发育树表明,2个分离株与已知泡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Bootstrap值在97%以上。结论由于泡状带绦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泡状带绦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刘国华戴荣四赵光辉林瑞庆刘伟刘毅朱兴全
关键词:线粒体DNA
湖南省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nad5和rrnS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和核糖体小亚基基因(rrnS)部分序列(prrn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5和prrnS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他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nad5和prrnS,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和prrnS序列与预期(片段的)长度一致,分别为531bp和328bp。种系发育树表明,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结果表明,由于猬迭宫绦虫pnad5和prrn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刘自逵赵光辉刘国华宋海燕李芬刘毅
关键词:线粒体DNA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