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扩大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脑出血
  • 1篇置管
  • 1篇融合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并发症
  • 1篇枢椎
  • 1篇术并发症
  • 1篇寰枢
  • 1篇寰枢关节
  • 1篇寰枢椎
  • 1篇寰枕融合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许小兵
  • 2篇乔广宇
  • 2篇卢乐年
  • 1篇佟怀宇
  • 1篇林发牧
  • 1篇余新光
  • 1篇汪翔
  • 1篇尚爱加
  • 1篇宗睿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术中硬膜下置管防治椎管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术中放置硬膜下引流管防治椎管硬膜下病变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共104例行椎管内硬膜下病变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放置硬膜下引流管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术后发热例数、脑脊液漏例数、硬膜外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分别5例和8例,切口愈合不良分别为3例和6例,术后并发症总例数分别为11例和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3例和8例,硬膜外引流时间分别为(3.5±2.5)d和(5.8±3.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2.4)d和(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顺利置管,未造成永久性损害。结论术中硬膜下置管安全可行,可有效减少椎管硬膜下病变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卢乐年陶本章尚爱加汪翔许小兵佟怀宇乔广宇
关键词:脑脊液漏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
首诊CTA点征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院内死亡及不良预后的预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CTA点征数量、最长轴线尺寸及CT值与脑出血患者脑血肿、院内死亡及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脑出血患者6小时内行脑部CT扫描与CTA检查,并在发病24小时后行CT扫描,确定50名血肿扩大与50名血肿未扩大患者,比较患者一般情况、CT点征及血肿容量与血肿扩大、院内死亡及不良预后的差别,进一步多因素分析CT点征数量、最长轴线尺寸及CT值与血肿扩大、院内死亡及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脑血肿容量、首诊CT点征阳性、点征个数、最大轴线尺寸以及CT值与脑血肿扩大有关(P<0.05)。脑血肿容量、首诊CT点征阳性、点征个数与脑出血病人死亡与不良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点征最大轴线尺寸(OR=3.497,P=0.007,95%CI:1.411~8.663)和CT值(OR=1.113,P=0.005,95%CI:1.033~1.198)为脑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血肿容量(OR=1.069,P=0.013,95%CI:1.014~1.126)和CT点征个数(OR=15.868,P=0.009,95%CI:1.965~128.140)为脑出血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血肿容量(OR=1.058,P=0.016,95%CI:1.010~1.108)和CT点征个数(OR=4.729,P=0.045,95%CI:1.035~21.608)为脑出血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CT点征最长轴向尺寸和CT值可预测脑血肿扩大的风险,血肿容量和CT点征个数可预测脑出血院内死亡及不良预后的风险。
林发牧许小兵谢国强骆实汪翔
关键词: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不良预后
单纯寰枢椎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Chiari畸形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颈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但无寰枢椎脱位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合并寰枕融合但无寰枢椎脱位的Chiari畸形患者资料,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1~57岁,平均(35.5±10.5)岁。采用后路颈寰枢椎钉棒内固定加自体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和Odom评级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MRI测量评价小脑扁桃体下疝改善程度。手术前后JOA评分和下疝小脑扁桃体长度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螺钉,手术时间(172.7±19.9)min,术中出血量(153.9±49.3)ml,无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发生。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增加(13.7±1.6比11.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6, P〈0.01);下疝小脑扁桃体长度降低[(0.8±0.6)cm比(1.9±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95, P〈0.01)。术后Odom评级:优6例(26.1%),良13例(56.5%),可4例(17.4%)。所有内固定位置满意,随访期间无固定器械松动,无断钉断棒现象,骨融合率达100%。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5±3.2)个月;1例于随访期间出现内固定物相关不适,骨性融合后于术后4个月再次入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后症状缓解;其余22例未见新发神经功能症状。结论对于合并寰枕融合无寰枢椎脱位的Chiari畸形,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小脑扁桃体下疝。
卢乐年宗睿许小兵余新光乔广宇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寰枢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