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艳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梗死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普勒检查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 1篇血流变化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机构

  • 4篇胜利石油管理...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王国艳
  • 3篇赵贵兰
  • 2篇屈传强
  • 2篇郭洪志
  • 1篇梁临平
  • 1篇郑家善
  • 1篇王蕾
  • 1篇王忠东
  • 1篇张海雯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脑出血1例被引量:1
2010年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高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红细胞增多为主,同时伴有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而出血少见^[1]。本院2003年10月收治1例以脑出血入院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并随访6年,现对其I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郑家善王国艳王忠东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脑出血血液黏稠度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14d后,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赵贵兰王国艳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阿魏酸钠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 0 .4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静脉输注 ,每日 1次 ,15d为 1个疗程 ,共用 2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 0 .6mL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10d为 1个疗程 ,共用 2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经 2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 .3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加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赵贵兰王国艳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低分子肝素钙葛根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血清内毒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原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 方法随机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缺血组(40只),后者又被随机分为12 h、24 h、36 h、48 h、和72 h时相点的5个亚组,每亚组各8只;建立大鼠急性前脑缺血模型;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D14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12 h血清内毒素升高(0.184±0.055)Eu/L,24 h达高峰(0.639±0.064)Eu/L,72 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117±0.024)Eu/L;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的表达也在缺血后12 h升高,24~36 h达高峰,48 h后下降,并以肺脏变化最显著(P<0.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CD14mRNA在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两组肺脏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毒素与其受体在各脏器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1),其中与肠、肺组织CDmRNA表达相关最显著(P<0.001). 结论急性前脑缺血致MODS大鼠存在内毒素血症;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内脏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CMODS发生的重要过程,肠道机制是CMOD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梁临平屈传强郭洪志王蕾王国艳
关键词:动物模型血清内毒素受体基因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 例,采用瑞替普酶18 mg 缓慢推注2 min 以上,半小时后重复给予-次的方法.观察冠脉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溶栓总再通率92%,其中发病2 h内溶栓再通率100%,2 ~ 6 h内再通率88.9%.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在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赵贵兰王国艳张海雯
关键词: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脑白质疏松症的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8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白质疏松症 (LA )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以探讨L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6 7例LA患者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 ,并对其中 19例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检查 ,观察局部脑血流 (rCBF)灌注情况。结果 轻、中、重 3组L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动脉平均峰值流速 (Vm)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重度LA组椎 基底动脉系统V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轻度LA组 (P <0 0 5 ) ;轻、中、重 3组LA患者脉动指数 (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中、重度组LA患者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组 (P <0 0 1,P <0 0 0 1)。SPECT检查发现LA患者灰质rCBF减少者为 5 2 6 % ,白质rCBF减少者为 78 9%。结论 LA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 ,并有随脑血流低灌注程度加重而LA病变加重的趋势 ,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是LA的主要发病机制。
王国艳郭洪志屈传强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血流动力学局部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