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川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CFD
  • 4篇行波
  • 4篇反应堆
  • 3篇液膜
  • 3篇下降液膜
  • 2篇燃料组件
  • 2篇燃烧
  • 2篇流场
  • 2篇流体力学
  • 2篇计算流体力学
  • 2篇格架
  • 1篇大涡模拟
  • 1篇定位格架
  • 1篇压水堆
  • 1篇增殖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堆
  • 1篇瞬态
  • 1篇瞬态特性
  • 1篇条带

机构

  • 10篇中国核动力研...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江苏核电有限...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卢川
  • 4篇严明宇
  • 4篇鲁剑超
  • 3篇姜胜耀
  • 3篇段日强
  • 2篇张宏亮
  • 1篇冯琳娜
  • 1篇汤华鹏
  • 1篇李松蔚
  • 1篇何培峰
  • 1篇方才顺
  • 1篇张勇
  • 1篇毛辉辉
  • 1篇焦拥军
  • 1篇张虹
  • 1篇董化平
  • 1篇陈彬
  • 1篇宋英明
  • 1篇钟佳
  • 1篇梁涛

传媒

  • 6篇核动力工程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第十届全国反...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FD方法的自然循环反应堆冷却剂流动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自然循环反应堆冷却剂流场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发现,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模型(SST)与雷诺应力模型(SSG)进行流场计算,其结果基本一致;CFD流量计算结果与系统程序Relap5流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对反应堆堆芯采用闭式通道和设置提升筒的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两种方案均对流量分配产生影响,使流量分配特性与堆芯径向功率分布更加接近,从而实现流量分区。
卢川张勇鲁剑超董化平
关键词:自然循环流场
行波堆燃烧机理研究
2013年
本文介绍了行波堆(TWR)燃烧原理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解法,特别针对行波堆平衡态燃耗方程推导和求解以及行波燃烧速度的求解作了详细分析。通过对某1000 MW行波堆堆芯平衡态物理热工耦合计算分析,证明了行波堆原理的可行性和高效的核燃料利用能力,以及优异的堆芯综合性能。
汤华鹏严明宇卢川冯琳娜陈彬梁涛
关键词:增殖燃耗
下降液膜的阴影成像法研究以及数值图像处理被引量:7
2008年
下降液膜广泛运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系统(如AP 1000)和核能海水淡化系统。本文通过阴影成像法技术对下降液膜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宽广的下降倾角范围内(β=0°~90°)的液膜扰动波的阴影图片,揭示了重力对于液膜扰动波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运用数值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了下降液膜扰动波的特性,定量分析了液膜扰动波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重力对于扰动波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得到了下降液膜扰动波的4个特征区域,绘制了区域随雷诺数和沿程距离的演化图,揭示了雷诺数对于扰动波区域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了液膜扰动波的扰动频率,获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卢川段日强姜胜耀
关键词:下降液膜
国外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浅析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针对国外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多发生于早期型号,近年各国在役及新一代核潜艇未出现反应堆系统发生事故的报道。此外,还发现各国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中,失水事故和反应性事故所占比例最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先进核安全方法及技术的采用、核安全文化的重视、核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反应堆系统事故可不会给核潜艇带来额外的事故风险,核反应堆及核安全能够不成为制约核潜艇发展的主要因素。
卢川张丹鲜麟
关键词:核潜艇反应堆
基于CFD方法的行波堆燃料组件燃烧区热工流体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行波堆燃料组件7棒束、19棒束及37棒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行波堆燃料组件内冷却剂温度随轴向高度增加逐渐升高的同时具有逐渐向中心区域聚集的效应,组件出口区域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冷却剂温度分布差别很大,对边距约为26cm的组件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最大温差超过100℃。组件内较大的冷却剂温度梯度主要出现在组件最外两圈燃料棒及组件盒之间的区域,而其他区域温度梯度较小,该结论可初步推广到有217根燃料棒的行波堆燃料组件。现有行波堆燃料组件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卢川严明宇鲁剑超
关键词:CFD棒束温度
不同搅混翼定位格架5×5棒束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建立了一组不同搅混格架的5×5棒束通道数值计算模型,以压降值、轴向及周向Nu分布为参考,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均取得了良好的吻合度。对两种具有不同形状搅混翼的棒束通道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其流动及传热特性;通过引入三个无量纲因子:涡流搅混因子、交叉流搅混因子以及湍流强度因子,对其搅混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和比较。
王海松冷洁刘绍强卢川李松蔚
关键词:数值模拟格架
基于大涡模拟(LES)的格架外条带区域压力和速度瞬态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分别运用雷诺平均模拟(RANS)方法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对燃料组件格架外条带区域的流场和压力场进行瞬态求解。分析发现:采用2种方法所计算出的速度分布大体一致,但是RANS方法不能捕捉到速度和压力的瞬态变化特性,而LES方法能够有效观察到流场的瞬态特性。通过2种方法的对比,可发现部分局部区域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LES计算结果呈现出计算域内明显的压力波动,频谱分析发现格架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压力波动特性。
卢川卢庆张虹鲁剑超焦拥军
关键词:瞬态特性
下降液膜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下降液膜在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高效蒸馏海水淡化中均有重要应用。本工作实验研究下降液膜流动的不稳定性。运用阴影成像法获得了液膜在不同下降倾角(β-0°~90°)下的流动波动图像,进而获得液膜的流动波速μ、波长λ、频率...
卢川段日强姜胜耀钟佳
关键词:压水堆高温气冷堆
文献传递
反应堆下腔室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6
2014年
对目前现有的反应堆下腔室结构的不足进行优化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分析中重点从下腔室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流场的不均匀性入手,采用简化结构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下腔室流场,使反应堆下腔室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流场均匀等特点。
张宏亮刘海鹏方才顺卢川
关键词:反应堆流场
基于CFD方法的行波堆燃料组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前期在行波堆燃料组件的设计研究中发现组件内冷却剂截面温差很大,无法满足组件设计要求的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针对绕肋结构和组件围筒结构进行多方案论证,分析发现,燃料棒设置绕肋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组件截面温差,减小绕肋螺距可进一步减小组件截面温差,但并不能通过绕肋的搅混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满足组件设计要求。对燃料组件围筒设置塞条结构,可大幅减小组件截面温差,进一步对组件围筒采用倒圆角结构,可使组件截面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鲁剑超卢川严明宇
关键词:CFD燃料组件结构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