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峰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断层
  • 3篇地震带
  • 3篇南北地震带
  • 3篇缓冲区分析
  • 2篇地震构造
  • 2篇地震剖面
  • 2篇断层地震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剖面
  • 2篇中央造山带
  • 2篇GIS技术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震断层
  • 1篇动力学
  • 1篇断层崖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数字化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刘峰
  • 4篇张家声
  • 4篇黄雄南
  • 2篇牛向龙
  • 1篇张明华
  • 1篇冯军
  • 1篇甘卫军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GIS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和中央造山带交汇区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南北地震带和中央造山带交汇区断裂带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区内16条主要断裂带,以25km为缓冲区宽度,进行叠加,分析各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的发震断裂有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西段、礼县-罗家堡断裂西南段以及临潭-宕昌断裂的东南段、文县断裂西南段、虎牙断裂和雪山断裂;虎牙断裂和雪山断裂地震活动性最强,其次是塔藏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及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按震源深度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域,区内的震源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大,震源深度剖面图反映了断层的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进一步揭示出了青藏高原向东挤压、物质向东向南逃逸的运动模式。
刘峰张家声黄雄南牛向龙
关键词:活动断层缓冲区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断层地震性分析
我国南北地震带与中央造山带的相交地区包括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北部,在第三代地震区划图(国家地震局,1990)上,该区位于鄂尔多斯6度区、华南6度区以及青藏7、8度区的交接部位,是我国地震最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
刘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缓冲区分析地震剖面
文献传递
基于GIS技术的断层地震性分析 ——以南北地震带与中央造山带交汇地区为例
我国南北地震带与中央造山带的相交地区包括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北部,在第三代地震区划图(国家地震局,1990)上,该区位于鄂尔多斯6度区、华南6度区以及青藏7、8度区的交接部位,是我国地震最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
刘峰
关键词:缓冲区分析地震剖面
川主寺—黄龙左行走滑剪切断层和松潘—平武剪切转换构造体制被引量:6
2010年
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大规模断层崖残留体是研究区新构造变动的显著地貌特征。相关摩擦滑动面的产状、擦痕线理定向及其运动学标志的野外观测数据表明,西起川主寺,东抵黄龙乡,中更新世(Q2)以来存在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左行走滑断层。沿川主寺—黄龙左行走滑断层的位移在切错了近SN走向的岷山隆起后,向东追踪并改造先存的雪山逆冲断层,在黄龙乡以东通过3种方式发生了构造和位移转换,即(1)其前方北侧派生出一系列NE走向的左行剪切断裂;(2)沿走向位移逐渐减弱为顺层滑动;(3)其前方南侧转化为沿近SN向虎牙断裂的左旋斜冲。川主寺—黄龙断裂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岷江、虎牙冲断层的构造联系,支持一个左行剪切转换构造体制。松潘—平武地区的卫星遥感图像,1970—2008年的地震活动性,以及1991年以来4次GPS重复测量结果所建立的现今位移矢量场等证据表明,川主寺—黄龙左行走滑断裂系统是继东昆仑—岷江断裂组合之后发育起来的、现在仍然活动的剪切转换断裂构造,是青藏高原东缘东北角的典型地震构造样式之一,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具有向东逃逸的趋势。
张家声黄雄南牛向龙刘峰
关键词:断层崖地震构造转换断层
南北地震带北段与蒙古中部活动断裂构造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从现今地质构造组成出发,结合地震活动特征,总结了近年来中亚大三角地震构造域东边界北段(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主要活动断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亚大三角东边界北段的现今地质构成实质是一系列大型走滑断裂构造的尾端构造与侧向断层,或者是夹持于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张扭性地堑断裂系,包括:六盘山弧形断裂带、桌子山-贺兰山断裂系、狼山-色尔腾山前断裂系、达兰扎达嘎德断裂系、莫高德断裂系、库苏古尔裂谷系。中亚大三角东边界北段地震构造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局部上地幔物质流动或显著地幔各向异性所控制的现今区域应力场条件下,沿大型走滑断裂带两侧或尾端不同方向的先存断裂的重新活动。
黄雄南张家声李天斌刘峰冯军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
松潘—甘孜地区百年地震构造和现今动力学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96°~107°E,30°~35°N)。基于该地区长度大于2km的4 781条1∶20万数字化实测断裂、1900年以来的5 220条数字地震记录,以及野外地质观测数据,识别出993条不同属性的地震断层,构建了该地区百年地震构造格局。1970年以来十年期地震断层跃迁图像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马—虎牙强烈震群爆发之后,地震活动在沿各主要走滑断层带自西(北西)向东(南东)迁移的同时,逐渐向中部贡玛—达曲断裂带和南部鲜水河断裂带的东南段集中。地震活动的断裂构造联系主要表现为挤压剪切转换机制和典型的楔顶效应。研究区165个GPS速度矢量展现了与3个地块和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主的速度域、速度梯度带和速度扰动区。跨研究区南缘鲜水河断裂带的位移速率因贡玛—达曲断裂带汇聚而达到了6.5~8.6mm/a,而跨北缘东昆仑断裂带的位移速度只有1.8~2.2mm/a。因鲜水河断裂走向在其中南段发生向南的急剧偏转,垂直断层面的位移矢量分量不断增强,形成了汶川8.0级地震成核及NE向单边破裂的动力学条件。
张家声甘卫军张明华黄雄南刘峰
关键词:地震断层GPS数字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