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玲玲

作品数:22 被引量:351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游憩
  • 5篇旅游
  • 5篇城市
  • 4篇环城
  • 4篇环城游憩
  • 4篇环城游憩带
  • 3篇系统动力学
  • 3篇仿真
  • 3篇城市化
  • 2篇低碳
  • 2篇低碳旅游
  • 2篇演进
  • 2篇生态
  • 2篇实证
  • 2篇协调度
  • 2篇旅游发展
  • 2篇海岛旅游
  • 2篇仿真模拟
  • 2篇城市化背景
  • 1篇动态仿真

机构

  • 1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郭玲玲
  • 10篇武春友
  • 9篇王辉
  • 8篇宋丽
  • 5篇于惊涛
  • 2篇曲英
  • 2篇于文嵩
  • 1篇卢小丽
  • 1篇朱宇巍
  • 1篇肖贵蓉
  • 1篇王亮
  • 1篇张萌
  • 1篇杨望
  • 1篇赵衍俊

传媒

  • 3篇技术经济
  • 2篇科研管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系统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管理评论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旅游论坛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PSIR-TOPSIS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及实证——以太原市为例被引量:30
2016年
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该评价指标系统,对2006—2014年太原市的绿色转型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原市的绿色转型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整体效果处于一般水平,转型状况不太理想。
肖贵蓉赵衍俊郭玲玲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DPSIR模型
我国资源效率研究的可视化知识网络分析
2012年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知识网络图谱,可视化地展现我国资源效率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结构与热点问题。结果显示:来自工程、经济、社会科学等专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资源效率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研究热点以能源、土地、森林等资源的效率评价、影响因素识别和对策管理为主。文末对研究网络中的局部核心点与重要连通点进行群落分析,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郭玲玲武春友于惊涛
关键词:资源效率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
中国副省级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动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运用区位熵与锡尔(Theil)指数对中国副省级城市入境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4年,中国副省级城市的旅游区位熵起伏变动较小,形成了明显的高、中、低层次结构;入境旅游锡尔(Theil)指数逐年缩小,地带内差异是主要原因,其中又以沿海地带影响最大;α收敛的结果表明城市旅游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缩小,且期间有波动;β收敛表明入境旅游业落后的城市最终将赶超发达城市,对外开放有助于缩小旅游业发展差距,尤其是内陆城市。
杨望郭玲玲武春友
关键词:入境旅游动态演进副省级城市
基于演化理论的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1998—2012年中国各区域及1971—2011年国际各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区域及国际各国的生态效率,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在时间上存在较清晰的分界线,其影响作用在不断变迁;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下会对生态效率产生不同的作用;应结合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调整影响因素以达到提高生态效率的目标,单纯调整影响因素不一定能提高生态效率。
武春友于文嵩郭玲玲
关键词: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
区域旅游生态安全的动态仿真模拟被引量:25
2013年
生态系统的安全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旅游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安全,而不安全的生态系统也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区域旅游生态安全系统中各要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区域旅游生态安全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辽宁省旅游生态安全系统为例进行系统仿真,通过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调控,提出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不同模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环境保护、旅游投资、政策法规与旅游工作人员素质是影响辽宁省旅游生态系统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
武春友郭玲玲于惊涛
关键词:旅游生态安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大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城市居民对周边游、近距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强,环城游憩带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旅游者的休闲旅游行为研究涉足较少.选取大连市为样本调查地,研究大连市居民的环城游憩行为特征,试图在分析旅游时间、花费、动机、偏好、旅游评价及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等方面的基础上,揭示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一般特征,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环城游憩活动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
王辉郭玲玲宋丽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绿色增长系统评价模型及实证被引量:74
2017年
在总结现有研究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TOPSIS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区域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模型。该方法引入最优和最劣双基准,运用相对距离来衡量系统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方法对中国2001-2012年的绿色增长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自然资产与政策支持的波动性增长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了短期下滑。产业结构调整、再生能源开发、自然资源节约、生活环境改造、科学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投资等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武春友郭玲玲于惊涛
关键词:实证研究
大连市游憩地空间拓展规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随着近距离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强,环城游憩带这一新的旅游空间模式应运而生,而环城游憩带中游憩地的空间拓展也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以北方滨海城市———大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5处游憩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MapInfo制图软件工具分析并建立旅游地综合性评估模型,从游憩地空间拓展、类型与等级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大连市游憩地空间拓展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游憩地的空间拓展呈现以下4种规律:一是呈现出"广布+集聚"的特征;二是呈现"市内运动休闲,市郊观光游览"特征;三是游憩地建设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而运动休闲游憩地在北部腹地出现了"反距离"现象;四是游憩地分布受地理区位限制.
王辉郭玲玲朱宇巍张萌王亮
关键词:游憩地
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文中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模型。通过对辽宁省14市12年20项指标3360个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对省内各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做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14市12年间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上升,其类型由濒临失调衰退型逐渐向高级协调发展型演变;在空间维度上,协调发展度值相对较高的城市由分散省内发展到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辽宁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逐年升高;辽宁省的经济综合实力f(x)和环境承载力g(y)差距较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保持同步,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经济综合实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王辉郭玲玲宋丽
关键词:协调度
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被引量:49
2010年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程度的重要理论。本文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辽宁省14市10年各项指标数据的技术处理和分析:辽宁省1996-2005年经济环境协调度整体处于调和阶段,在空间分布上,协调度值高的城市大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协调度值低的大部分在辽宁省东部和西部;1996年以来辽宁省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呈"V"型变化,"九五"向"十五"过渡阶段协调度最低;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符合"U"型曲线,工业化初中期即第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度最低;1996-2005年期间14个市的经济环境协调度呈现出不均衡发展,其中大连市的协调度值较高。最后,本文认为应以大连市为龙头,与其他协调度值较低的城市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从而达到全省各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
王辉郭玲玲宋丽
关键词:协调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