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骨移植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 观察通过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腕关节疾病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48例,女患者52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胸部有明显的外伤患者有44例,腕关节疼痛7周到10周之间前来就诊,共诊疗10月,未经过正式的治疗措施;而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5岁,采取骨移植手术法治疗病症,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结果发现,采用骨移植组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骨移植技术在关节扭伤方面的应用性较好,值得医药人员广泛的推广使用。
- 王立群刘国峰
- 关键词:骨移植
- 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舟月不稳定临床效果
- 2015年
- 目的评价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的效果。方法慢性舟月不稳定病人22例(22个腕关节),均行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测量舟月角、舟月间隙、腕关节运动范围和握力;用Mayo指数评价术后病人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舟月角和舟月间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t=13.4、14.4,P〈0.05)。运动范围和握力有较小损失,病人较满意。结论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效果较好。
- 刘国峰张根柱王杰
- 关键词:关节不稳定性腕关节韧带关节外科手术
- 应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18年
- 目的应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观察手术愈合情况,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6月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的腕舟骨骨折33例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 a,33例完全愈合,时间为2~4 y,具有良好的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6.97%。结论应有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 刘国峰
- 关键词:HERBERT螺钉腕关节舟骨
- 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刘国峰张根柱王杰
- 课题选用10只尸体手,分为2组,A组行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B组行Blatt关节囊固定术。在X线片上测量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前、切断后、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后和Blatt关节囊固定术后的舟月间隙和舟月角。对比分析两组...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芹菜素调节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对创伤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创伤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合式股骨干骨折术构建创伤性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30 d。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大鼠骨小梁密度和厚度,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OPG、RANKL、RANK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软骨组织正常,结构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出现严重损伤,骨小梁密度和厚度、血清BGP、ALP及股骨组织OPG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iNOS、TNF-α、IL-6及股骨组织RANKL、RANK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改善,骨小梁密度和厚度、血清BGP、ALP及股骨组织OPG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iNOS、TNF-α、IL-6及股骨组织RANKL、RANK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降低(P<0.05);芹菜素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可以减轻创伤性骨折大鼠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G表达,抑制RANKL/RANK信号通路有关。
- 陈月苗存良安志辉杜蒙蒙刘国峰贾天阳李盼
- 关键词:芹菜素骨折愈合
- 栀子苷调节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 2024年
- 该文旨在探究栀子苷(geniposide,GEN)调节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用浓度为2.5~40 mg/mL的GEN处理人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最佳药物浓度;将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栀子苷低、中、高浓度组(GEN-L组、GEN-M组、GEN-H组),栀子苷高浓度+STAT3激活剂组(GEN-H+colivelin组);细胞增殖情况用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用Transwell实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核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JAK2、STAT3、SOCS1蛋白表达水平;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GEN对骨肉瘤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选择5 mg/mL、10 mg/mL、20 mg/mL的GEN进行后续研究。与Control组比较,GEN-L、GEN-M、GEN-H组集落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量及Ki67、Cyclin D1、MMP-9、MMP-2、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SOCS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与GEN-H组相比,GEN-H+colivelin组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量及Ki67、Cyclin D1、MMP-9、MMP-2、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移植瘤实验显示,GEN组移植瘤比Control组生长缓慢,移植瘤体积、质量均减小,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水平降低,SOCS1水平升高(P<0.05)。GEN可通过调节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恶性进展。
- 李海霞苗存良安志辉刘国峰杨东海
- 关键词:骨肉瘤栀子苷恶性进展
- 腕关节舟月不稳定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系统了解舟月关节的解剖,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提出了基于损伤分期、继发性韧带损伤的程度和关节炎改变的治疗措施。
- 刘国峰
- 关键词:舟骨月骨腕关节
- 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舟月不稳定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舟月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选用10只尸体手,切断舟月骨间韧带,分别行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和Blatt关节囊固定术,以X线片记录腕关节运动和韧带情况发生改变时舟月骨的关系。在X线片上测量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前、切断后、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后和Blatt关节囊固定术后的舟月间隙和舟月角。结果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后腕关节在腕屈、腕伸、桡偏、尺偏、握拳姿态下的舟月间隙、舟月角均小于Blatt关节囊固定术后(t=2.62~12.58,P〈0.05)。结论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是一种较Blatt关节囊固定术有效的治疗舟月不稳定的手术方式。
- 刘国峰张根柱王杰
- 关键词:关节囊腕关节
- 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闭合性Pilon骨折病人18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43例,非DVT组1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中高危、手术部位发生术后感染是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0.716(95%CI:0.629~0.804)。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L拟合优度检验χ^(2)=2.556,P=0.635。结论 有糖尿病史、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中高危、手术部位有发生术后感染是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以上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区分度、一致性较高。
- 梁胜凯谢磊李瑶刘佳王欣刘国峰张奉琪
- 关键词:术后
- 自体骨-支持带-骨移植物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测定
- 2017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支持带-骨移植物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特性。方法选用8只新鲜冷冻上肢标本,切取舟月韧带和自体骨-支持带-骨结构,观察其组织学特性,并将标本固定在生物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其刚度、最大负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和最大能量。结果自体骨-支持带-骨结构的刚度、最大负荷、最大能量明显低于舟月韧带背侧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4.5,P<0.05),而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构的组织学特性相似。结论自体骨-支持带-骨移植物可作为舟月韧带背侧部重建的供体。
- 刘国峰王立群苗存良
- 关键词:韧带生物力学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