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寅凯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Q热立克次体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患者因反复发热入院,经胸壁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瓣膜中重度关闭不全、瓣膜穿孔可能,伴有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但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瓣膜基因测序结果为Q热立克次体,进一步行血清免疫荧光试验检测Q热立克次体IgG抗体,证实患者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经多西环素及羟氯喹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Q热立克次体感染性心内膜炎报道较少,该病例通过活组织检查、瓣膜赘生物活组织基因测序和血清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中较为罕见。
- 倪寅凯路喆鑫赵金龙付亮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Q热立克次体感染心内膜炎手术治疗
-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迷走左椎动脉复杂B型夹层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59岁女性患者,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细化分型为B1C型。CT阅片特点为患者左椎动脉优势,发自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且破口位于弓部迷走左椎动脉处。我们在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基础上原位开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倪寅凯赵金龙付亮陈宗辉王若昕励峰
- 关键词:覆膜支架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椎动脉优势分支型
- 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三维模型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心脏增强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1∶1心脏模型。根据3D打印模型测量所需数据并制定手术方案。结果:4例心脏3D打印模型均制作成功,包括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1例升主动脉瘤和1例法洛四联症。打印的模型能显示心脏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结论:心脏增强CT图像可以打印出完整的心脏三维模型,为结构性心脏病提供术前模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大帮助。
- 倪寅凯赵金龙付亮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心脏模型结构性心脏病
-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死亡与瓣周漏的危险因素,评价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19~75(46.1±16.6)岁。将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瓣周漏组与无瓣周漏组,急诊手术组和非急诊手术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危险因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62例术后患者,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4.8%,其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术后瓣周漏(反流束≥2 mm)患者8例,占总体的12.9%。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白蛋白含量、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总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早期死亡相关(P<0.05)。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含量、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总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早期瓣周漏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低,年龄大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瓣周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诊手术与非急诊手术在早期死亡和瓣周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排除禁忌证后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析选择,术前应注意患者白蛋白及肌酐水平,术中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陈宗辉励峰赵金龙付亮倪寅凯路喆鑫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
- 经股静脉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近中期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经股静脉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近中期临床效果,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6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经股静脉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的术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5例均成功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股静脉食道超声下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创伤小。封堵器打孔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房缺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 付亮赵金龙倪寅凯路喆鑫陈宗辉张跃力励峰
-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食道超声封堵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一部分,不经有效治疗,24小时内死亡率33%,48小时内死亡率上升到50.0%,仍不经处理的急性主动脉夹层2周内死亡率75.0%,而3个月内死亡率高达90.0%.除了严格控制血压、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外,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最好的方法还是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撕裂内膜后置换升主动脉、部分或全部进行主动脉弓置换或腔内隔绝.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夹层手术的死亡率逐渐降低.目前,业内最关注的问题仍然集中在主动脉根部处理、升主动脉远端及主动脉弓部处理、术中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保护.现综述如下.
- 赵金龙付亮倪寅凯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
- 龋齿罗氏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女,40岁.发热4个月,体温最高40℃,当地医院诊断为"伤寒可疑",给予口服退热药及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5天,体温可降至正常,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当地医院血培养提示阳性杆菌感染,具体菌种不明,给予万古霉素1.0 g1次/天,联合舒普深1.5g2次/天,体温逐渐平稳,但未找到感染源,随后转至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及左心室流出道赘生物形成,中度主动脉瓣反流.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更换用药达托霉素0.5g1次/天.
- 付亮倪寅凯赵金龙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龋齿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瓣反流
- 羊布鲁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病人,女性,50岁,家庭主妇。病人4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度。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未见好转。既往有风心病病史,当地医院给予甲强龙联合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但治疗期间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1个月前病人出现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及右侧肢体无力,外院脑MRI检查提示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反复复查血培养均为阴性。
- 付亮赵金龙倪寅凯路喆鑫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氏菌
-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
- 2019年
-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73岁女性患者1例。以发热伴畏寒为首发症状,抗感染治疗2个月,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人工瓣环左心室面出现赘生物,确诊后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该病病死率高,应尽早手术治疗。真菌感染易于复发,抗真菌治疗应至少持续至术后3个月。
- 倪寅凯赵金龙付亮路喆鑫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真菌性心内膜炎机械瓣置换术抗真菌治疗
- IgG4相关主动脉疾病长期随访1例
- 2018年
- 患者男,77岁。2016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腰背部隐痛,对症治疗后缓解。2017年3月腰背部疼痛加剧来我院就诊。胸腹部增强CT提示主动脉弓、胸腹主动脉至髂血管瘤样扩张伴壁间血肿形成,拟诊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StanfordB型)。患者高血压病史40年,血压最高169/90mmHg(1mmHg=0.133kPa),口服贝那普利片控制,收缩压120~150mmHg.
- 倪寅凯赵金龙陈宗辉励峰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长期随访IGG4腰背部疼痛血肿形成胸腹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