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续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片在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片在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80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复合维生素片进行预防,并根据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各6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凝血功能、血压、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发生率阿司匹林低剂量组为13.33%,中剂量组为3.33%,高剂量组为15.00%,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P<0.05)。给药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给药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且中剂量组DBP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给药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丙二醛(MDA)及内皮素(ET-1)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P<0.05)。结论:给予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每天每次100 mg的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片进行预防,可有效改善孕妇血压水平,利于调节凝血功能及控制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并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 何续芳万艳郭艳阳赵玉荣
- 关键词:阿司匹林子痫前期
-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不同孕期糖脂代谢特点研究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不同孕期糖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预防性宫颈环扎并分娩者69例作为环扎组,另选同期的正常孕妇1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孕期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环扎组孕次、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需药物控制率、子痫前期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产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1、2h血糖浓度、孕晚期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孕早、中、晚期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孕早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孕早、中、晚期的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孕中晚期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高,需重视加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孕期糖脂代谢管理。
- 朱海燕马宁李慧杰何续芳吴庆庆
- 关键词:糖脂代谢
- 胎盘植入1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以减少胎盘植入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胎盘植入孕产妇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产次、孕龄、分娩方式、胎盘植入类型、高危因素、产后治疗方法、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 3年内有病历记载的胎盘植入病例156例,其中孕周<28周5例,≥28周151例;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4例,产时诊断胎盘植入136例,晚期诊断(分娩24小时后)胎盘植入6例;有流产清宫史的患者发生胎盘植入147例,合并前置胎盘11例,有孕激素保胎史、辅助生殖受孕和宫腔粘连手术史的患者分别发生胎盘植入37例、21例和21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69例,重度继发性贫血54例,失血性休克29例。结论人工流产史和前置胎盘是胎盘粘连的主要高危因素,但近年来宫腔手术史却为引起胎盘植入的重要因素,如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剖宫产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 赵玉荣何续芳
- 关键词:胎盘植入
- 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子痫前期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妇分为GDM组(未发生并发症,n=50)、GDM-妊娠高血压(GH)组(合并GH,n=13)、GDM-子痫前期(PE)组(合并PE,n=30)。记录并比较3组孕妇临床资料与代谢参数、血清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GDM-P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对GDM-PE的预测价值。结果GDM-GH组年龄高于GDM-PE组,孕次低于GD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PE组、GDM-GH组收缩压、舒张压、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中BMI均高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GDM-GH组血清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均低于GD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均为GDM-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补体B因子及补体H因子均对GDM-P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补体B因子的预测价值优于补体H因子,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妊娠中期血清高水平的补体B因子与补体H因子联合检测为预测GDM患者发生PE风险的有效指标。
- 李柯瑾赵玉荣杜金龙何续芳王燕
- 关键词: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补体系统
- 北京市全科医生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骨性关节炎(OA)社区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参与社区康复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提供对策。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六区及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的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0—12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全科医生参与OA社区康复治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名全科医生中,男性占29.5%(59/200),女性占70.5%(141/200),年龄为(38.10±9.11)岁。对OA临床症状知晓的全科医生占99.5%(199/200),社区康复设备知晓者占48.5%(97/200)。参与OA社区康复治疗的全科医生占22.5%(45/200)。性别、年龄、日门诊量、工作年限、参加康复培训、知晓康复评估、知晓康复设备均是全科医生参与OA社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工作年限30年及以上、年龄40岁及以上、知晓康复疗效评估方法、知晓康复设备和参加过康复培训是全科医生参与OA社区康复治疗的有利因素。根据OR值,是否参加康复培训是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结论全科医生对OA社区康复知识知晓率较低,社区康复培训率低,应加强相关培训及宣传,增强全科医生康复服务意识及能力,利于全科医生开展OA社区康复治疗。
- 曹雨马丽何续芳赵亚利王佳欣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全科医生社区康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