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薇

作品数:16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死亡率
  • 3篇疾病负担
  • 3篇疾病负担分析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慢性病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1篇胆固醇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低密度脂...
  • 1篇叶酸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期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胆固醇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王薇
  • 7篇殷鹏
  • 7篇周脉耕
  • 6篇刘韫宁
  • 6篇王黎君
  • 5篇段蕾蕾
  • 5篇刘江美
  • 5篇由金玲
  • 4篇林琳
  • 4篇齐金蕾
  • 4篇耳玉亮
  • 3篇王丽敏
  • 3篇汪媛
  • 3篇金叶
  • 3篇杨柳
  • 2篇高欣
  • 2篇邓晓
  • 2篇董文兰
  • 2篇吴静
  • 2篇张梅

传媒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伤害医学(电...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年份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18年中国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29
2021年
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进行估计,描述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死亡数变化分解方法,分析年龄别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增长原因对全国及分省总死亡数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数为10482297(95%CI:9723233-11466875)人,男性6113926(95%CI:5773158-6572407)人,女性4368241(95%CI:3950075-4894468)人;死亡率为755.54/10万(95%CI:701.49/10万-825.78/10万),男性861.78/10万(95%CI:813.75/10万-926.40/10万),女性642.73/10万(95%CI:581.20/10万-72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27/10万(95%CI:599.22/10万-721.71/10万),男性806.38/10万(95%CI:755.10/10万-874.31/10万),女性503.37/10万(95%CI:450.50/10万-572.01/10万)。2018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15(95%CI:75.92-78.11)岁,男性74.81(95%CI:73.57-75.76)岁,女性79.87(95%CI:78.61-80.91)岁。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较低的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等欠发达省份。2005-2018年,全国死亡数共增长29.87%,男性27.74%,女性31.29%;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原因占比-35.74%,人口增长原因占比7.34%,人口老龄化原因占比58.28%。结论2005-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为其主要原因。期望寿命涨幅较明显,但省际间差异大。
王薇殷鹏王黎君刘韫宁刘江美齐金蕾由金玲林琳周脉耕
关键词:死亡率
2018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地点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掌握2018年全国及分省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地点分布特征,探索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相关因素、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等与CVD患者死亡地点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解释变量与CVD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关系。结果2018年,我国死因监测地区共有853832人死于CVD,其中,死于家中者,有661625人,占CVD总死亡人数的77.49%;次之的是死于医疗卫生机构者,有156441人(18.32%)。我国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的CVD死亡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根本死因、城乡等,且在省级水平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个体因素解释了45.39%的省级空间差异。结论我国CVD患者以家中死亡为主,省级间差异较大,城市地区且个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CVD患者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可能性较大,死亡地点影响因素探索应尽可能多纳入潜在因素。在兼顾社会宏观因素和个人意愿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急性和慢性CVD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并形成“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将是我国CVD患者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王薇刘韫宁殷鹏王黎君刘江美齐金蕾由金玲林琳周脉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索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其适用性。方法使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构建基于邻接关系的Rook矩阵、Queen矩阵,以及基于距离关系的K最近邻矩阵、距离阈值矩阵,分别进行2018年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使用4类26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我国CVD死亡全局自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局Moran’s I统计量在一阶Rook矩阵(0.406)、一阶Queen矩阵(0.406)、5个空间单元K最近邻矩阵(0.409)以及距离阈值100 km(0.358)时达到最大。同时,我国CVD死亡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探测CVD死亡“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CVD死亡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空间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CVD早死区域防控、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王薇刘韫宁殷鹏王黎君刘江美齐金蕾由金玲林琳周脉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空间自相关
2018年中国居民归因于吸烟的脑卒中死亡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2018年脑卒中归因于吸烟的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计算2013年吸烟流行率和吸烟量、戒烟年数等吸烟暴露水平以及2018年我国脑卒中死亡情况,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的最新吸烟归因疾病负担的测算方法,计算我国吸烟导致脑卒中的人群归因分值(PAF),以及吸烟导致的脑卒中死亡情况。应用SAS 9.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总体现在吸烟率为28.4%,其中男性为53.4%,女性为2.7%。30岁及以上人群戒烟率为5.8%,其中男性为10.9%,女性为0.6%。农村吸烟率(29.2%)和戒烟率(5.9%)均高于城市(分别为26.8%、5.7%)。脑卒中死亡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并且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18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吸烟的脑卒中死亡人数为39.0万人,其中男性死亡人数为34.4万人,远高于女性死亡人数(4.6万人)。30岁及以上人群的PAF为21.8%,男性为34.1%,高于女性(5.9%)。吸烟归因脑卒中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各年龄组的PAF均高于女性。结论我国男性人群吸烟率远高于女性。吸烟导致脑卒中的死亡水平较高,亟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控烟措施,降低脑卒中等疾病的疾病负担。
任新闻于石成王丽敏殷鹏王薇董文兰毛凡张梅周脉耕
关键词:吸烟
时空统计方法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80%的公共卫生决策和流行病学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1]。疾病时空数据是在一定区域特定时间段内收集的、反映疾病时空特征和发展过程信息的数据,它是对地理实体、地理系统特征、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多维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反映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用于描述疾病由于空间与时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过程[2-4]。
王薇殷鹏王丽敏王黎君刘韫宁周脉耕
部分发达国家与我国基于医院产品伤害监测现状的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欧盟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以产品伤害信息采集、传输、质控、利用以及政策影响为主要模式的基于医院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并开展了相关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基于医院的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工作已开展10年。故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产品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法律法规、机构职能、信息采集及利用等方面的介绍,与我国现有的产品伤害监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比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产品伤害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王薇耳玉亮叶鹏鹏段蕾蕾
2020年中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描述2020年全国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特征。结果2020年我国老年人伤害粗死亡率为114.01/10万。老年男性伤害死亡率(132.99/10万)高于女性(96.40/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0.56/10万~606.48/10万),伤害死亡水平农村(136.99/10万)高于城市(80.33/10万),西部地区(119.31/10万)高于中部地区(118.13/10万),东部地区(108.57/10万)最低。跌倒(39.34%)、道路交通伤害(22.35%)、自杀(13.71%)是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组、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人伤害死亡率。
张聪颖耳玉亮叶鹏鹏刘韫宁由金玲王薇段蕾蕾
关键词:老年人死亡率死因
2006—201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论文发表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2006—2016年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NISS)数据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分析,为更好的利用NISS数据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利用NISS数据发表的论文(发表时间为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摘录论文的主要信息,对论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2篇利用NISS数据发表的论文,其中中文论文81篇,英文论文1篇。81篇中文论文中核心期刊论文35篇(43.21%)。11年间,全国共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NISS数据发表论文,共56篇,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各发表8篇,占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表总篇数的28.57%;有46篇论文是利用2年及以上的NISS数据进行分析(56.10%);82篇论文中,除61篇分析的是全人群外,有14篇是分析儿童伤害的情况(17.07%),7篇分析的是老年人的伤害情况(8.54%);对伤害特征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结论目前利用NISS数据发表的论文对数据的挖掘和整合程度尚且有限,建议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利用NISS数据,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杨柳叶鹏鹏金叶金叶汪媛王薇
关键词:监测系统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道路伤害流行状况。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指标,对我国1990年与2013年间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结果2013年我国因道路伤害死亡313676人,死亡率、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22.52/10万、1076.54/10万、971.21/10万和105.3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女性;行人的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使用者;15—49岁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人群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0.5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2.34/10万,行人死亡率升高了0.81/10万;我国人群道路伤害DALY率、YLL率和YLD率分别降低了164.21/10万、115.06/10万和49.06/10万。结论过去20年,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道路伤害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行人是未来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汪媛叶鹏鹏金叶耳玉亮邓晓高欣纪翠蓉杨柳王薇段蕾蕾王临虹
母亲孕期叶酸补充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2年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超重与肥胖定义为“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积累”。《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数据显示,我国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 7.9%,6 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为 3.6%,对儿童肥胖的预防刻不容缓[1]。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 D)认为,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子宫内的营养环境也可能会影响日后包括肥胖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2]。
贺媛周小龙程珺霞王薇耿叶吴静
关键词:孕期叶酸肥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