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动脉硬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中老年人群
  • 1篇瞬时波强
  • 1篇内中膜
  • 1篇内中膜厚度
  • 1篇中膜
  • 1篇中膜厚度
  • 1篇脉搏波
  • 1篇脉搏波传导
  • 1篇脉搏波传导速...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内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2篇高炜
  • 2篇于洋
  • 1篇任福秀
  • 1篇王梦
  • 1篇于婕
  • 1篇冯新恒
  • 1篇史平
  • 1篇李昭屏
  • 1篇武阳丰
  • 1篇聂颖
  • 1篇陈宝霞
  • 1篇谢高强
  • 1篇朱瑶
  • 1篇徐明
  • 1篇罗杰斯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2—10至2012—11,对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的石景山人群复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此横断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1345人。其中1277人数据完整者纳入分析,年龄52。88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为(0.68±0.10)mm,两性均随年龄而增加,趋势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阶段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随着年龄、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和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除年龄和性别外,血压、血糖、血脂和肥胖与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应作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
罗杰斯谢高强于洋王梦史平任福秀高炜武阳丰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检查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瞬时波强技术联合评价初发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讨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门诊2011年3至10月的1—2级初发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病组(n=32),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m=44),分别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检测右侧颈总动脉。比较两组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双侧baPW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右侧:(1472±198)m/s比(1353.4-233)m/s],[左侧:(1465±198)m/s比(1353±241)m/s],P〈0.05。高血压病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9.8±3.8)×10。mmHg·m·s^[-3]比(7.4±2.4)×10’mmHg·m·s。]、瞬时减速度波强(w2)[(2.8±1.1)×10’mmHg·m·s^[-3]。比(2.0±1.0)×10。mmHg·m·s^[-3]]、僵硬度(B)[(6.9±2.6)比(5.1±1.3)]、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99±39)kPa比(57±17)kPa]、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3)[(6.0±1.1)m/s比(4.64-0.6)m/s]、WI脉搏波传导速度(冈WwI)[(6.24-1.4)m/s比(4.4±1.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R波顶点至W1顶点的时间(R-W,)[(100±14)ms比(103±13)ms]、w,顶点至w:顶点时间(W1-W2)[(261±20)ms比(274±15)ms]及顺应性(AC)[(0.84-0.4)mill。/kPa比(1.1±0.3)mm。/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和瞬时波强两种技术均证实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早期即已出现了动脉弹性下降。
聂颖陈宝霞冯新恒李昭屏于洋于婕徐明高炜朱瑶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动脉硬化动脉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