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化合物
  • 3篇萜类
  • 3篇萜类化合物
  • 3篇类化
  • 3篇类化合物
  • 2篇衍生物
  • 2篇茄科
  • 2篇茄属
  • 2篇康唑
  • 2篇氟康唑
  • 2篇倍半萜类
  • 2篇倍半萜类化合...
  • 2篇唇形科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真菌
  • 1篇体外抗真菌活...
  • 1篇开发及工艺
  • 1篇抗真菌
  • 1篇抗真菌活性
  • 1篇黄芩

机构

  • 7篇烟台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张雷
  • 4篇戴胜军
  • 2篇高一军
  • 2篇孙海军
  • 2篇孟庆国
  • 2篇岳喜典
  • 2篇李桂生
  • 2篇毕毅
  • 2篇吴秋业
  • 2篇李文娟
  • 2篇柴晓云
  • 2篇王楠
  • 2篇姚芳
  • 2篇肖凯
  • 1篇王文艳
  • 1篇冀春梅
  • 1篇陈营
  • 1篇聂秀萍

传媒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生物化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杞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被引量:8
2015年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青杞中的倍半萜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10个倍半萜化合物,分别为:白英醇D(1),江西白英素B(2),1,2-去氢香附酮(3),山烟草酮A(4),去氢假虎刺酮(5),齿叶囊吾醇(6),甘松醇A(7),江西白英素F(8),白英醇B(9),江西白英素D(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青杞中发现,化合物5-7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发现。
聂秀萍张雷姚芳肖凯戴胜军
关键词:茄科茄属
氟康唑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设计并合成氟康唑衍生物。方法:基于前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果,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保留2,4-二氟苯基、叔醇羟基和一个三氮唑,在3位C上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设计经取代,酯化,溴代,缩合,皂化,缩合6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13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结论:合成路线设计合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可供下一步的药理研究。
高一军王楠李文娟张雷柴晓云王文艳孙海军毕毅吴秋业孟庆国
关键词:氟康唑衍生物
沙滩黄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被引量:3
2015年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沙滩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为6-乙酰氧基-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1),6-烟酸酰氧基-7-乙酰氧基半枝莲碱G(2),6,7-二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3),半枝莲碱K(4),半枝莲碱B(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6-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素A(7),6,7-二乙酰氧基半枝莲素A(8),半枝莲碱F(9)。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沙滩黄芩中发现。
李桂生郝鑫淼张雷岳喜典戴胜军
关键词:唇形科二萜
氟康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寻找活性更好的抗真菌化合物,基于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果,保留氟康唑母体结构必需药效团,设计、合成了22个含对甲酚和胸腺嘧啶的氟康唑新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和ESI-MS确证,初步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l对7种真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真菌活性(烟曲霉菌除外),化合物5a~5e,5g,5h,7a和7b对不同真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真菌活性.炔丙基取代氨基侧链结构的引入有利于提高该类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楠李文娟张雷高一军冀春梅陈营柴晓云孙海军毕毅吴秋业孟庆国
关键词:氟康唑衍生物体外抗真菌活性
白英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白英中的倍半萜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发现并鉴定了10个倍半萜,分别为1β-羟基-1,2-二氢-α-山道年(1),boscialin(2),布卢门醇C(3),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4),去氢催吐萝芙木醇(5),布卢门醇A(6),(1'S,2R,5S,10R)-2-(1',2'-dihydroxy-1'-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7),(1'R,2R,5S,10R)-2-(1',2'-dihydroxy-1'-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8),2-(1',2'-dihydroxy-1'-methylethyl)-6,10-dimethyl-9-hydroxyspiro[4,5]dec-6-en-8-one(9),蚱蜢酮(10)。10个倍半萜均为首次从白英中发现。
岳喜典姚芳张雷李桂生戴胜军
关键词:茄科茄属
盔状黄芩中的新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被引量:2
2016年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2),scutolide K(3),scutebata J(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肖凯张雷韩庆通戴胜军
关键词:唇形科
基于QbD理念茶碱缓释片的处方开发及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茶碱缓释片的处方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来源于设计”理念,以溶出度和相似因子(f_(2))为评价指标,对风险评估确定的高风险因素(制备工艺、乙基纤维素用量、乳糖用量、乙基纤维素粒径范围、黏合剂用量)进行考察,确定茶碱缓释片最佳处方工艺,并对优化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工艺放大考察其体外溶出。结果:制备工艺确定为湿法制粒工艺,乙基纤维素占比为17.5%,乙基纤维素粒径75~115μm,乳糖用量为15.0%,黏合剂用量为12%。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工艺放大批次产品在体外溶出考察中f_(2)值大于50,溶出行为与参比制剂相似。结论:此研究获得的茶碱缓释片处方工艺在中试生产可行,可以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张雷李昌龙施斌贺敦伟
关键词:茶碱缓释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