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红花通络方最佳提取工艺路线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构建多层次指标评价模型以优选红花通络方(HTP)最佳提取工艺路线。方法选取有效成分、杂质控制、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监测作为准则层,方中代表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淫羊藿苷的提取率,出膏率,大鼠机械性刺激痛觉超敏反应、机械性刺激痛觉过敏反应的缩足百分率,背根神经节细胞偏心核比率,足底P物质量作为指标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为各指标赋权,综合评价HTP各提取工艺路线。结果准则层指标权重(ω)由高到低为免疫监测(ω=0.245)、组织病理学(ω=0.23)、有效成分和行为学(ω=0.20)、杂质控制(ω=0.125)。最佳工艺路线为红花60℃温浸、淫羊藿等水回流提取、桂枝80%乙醇回流提取。结论以FAHP为赋权方法,有效成分指标结合药效学指标和杂质控制作为评价指标来优选提取工艺路线的方法,既能保留复方有效合理的本质,又能满足现代制剂研发的要求。
- 刘艳邓博邱玥孙铭忆徐铃燕夏珍珍彭宇马书伟吴清贾立群
-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淫羊藿苷
- 复方甘草微乳凝胶剂的制备与药效学评价被引量:18
- 2020年
- 该文拟在前期复方甘草微乳研究基础上,制备甘草微乳凝胶剂,并研究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法优选凝胶基质的种类、用量、加入方式及保湿剂用量,确定甘草微乳凝胶剂的处方工艺;以甘草酸、甘草苷和氧化苦参碱为评价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复方甘草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选择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湿疹模型为药效评价模型,测定耳肿胀率、耳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耳片组织病理改变,考察对小鼠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复方甘草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稳定,甘草苷和氧化苦参碱的释放最符合Hixcon-Crowell动力学模型,而甘草酸的释放最符合Ritger-Peppas动力学模型;药效学研究证明,复方甘草微乳凝胶剂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抗炎效果较好,具有对抗慢性湿疹病理改变及抑制真皮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因此,复方甘草微凝胶制备工艺可行,释药稳定,对慢性湿疹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 王景雁马书伟赵馨雨陈佳佳刘玉娟邓莉莉郭子右吴清
- 关键词:体外释放经皮给药慢性湿疹
- 基于抗炎药效实验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方法建立大鼠足趾炎症模型,以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率为药理指标,并采用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苦豆子提取物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药效指标结合化学指标筛选苦豆子提取工艺。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所有提取物均能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但以醇提物能更显著地降低大鼠足跖的肿胀率(P<0.05),且与其他提取物相比,醇提物中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均最高;药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足跖肿胀率和化学指标含量呈负相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苦豆子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50℃。结论苦豆子制剂提取方法稳定、可行,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药效呈正相关。
- 李辉马书伟刘艳茹庆国刘葭陈岩岩吴清
- 关键词:苦豆子化学成分正交试验
-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复方甘草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8年
- 为增加复方甘草汤中挥发油的溶解度,提高其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该实验拟将其制成微乳制剂。以挥发油为微乳油相,提取液为微乳水相,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得到微乳区域面积与体系的最大容水比,进而确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及二者的质量比Km。以微乳粒径、有效成分皮肤滞留量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进而考察了优选处方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显示,微乳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别选择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和无水乙醇效果最好;K为1时,形成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5g·mL^-1时,对微乳的粒径分布影响最小。优选处方为9.4%Tween-80,9.4%无水乙醇,1.0%薄荷油,80.2%的0.5g·mL^-1提取液,所制得微乳黏度较小、稳定性良好,药物皮肤滞留量较高;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对于甘草酸、甘草苷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基本达到了课题预期目的。
- 马书伟王永洁陈柽邱玥吴清
- 关键词:挥发油处方优化体外释放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丸芯,以丸芯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对影响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多个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载药丸芯的处方进行优化,然后进行包衣工艺研究。通过体外释放研究,优选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的包衣工艺及处方并评价其结肠靶向性。确定最佳的丸芯制备工艺∶3%果胶,果胶与卵磷脂比为4∶1,果胶药物比为4∶5,4%的醋酸锌溶液为交联剂,混匀温度35℃,交联温度35℃,交联时间30 min;包衣工艺∶包衣材料为尤特奇FS30D,包衣材料1.5%的柠檬酸三乙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包衣材料1.2%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包衣增重15%。最优工艺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释放,人工小肠液中4 h释放小于20%,人工结肠液中6 h释放大于90%,说明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 茹庆国彭宇马书伟张庆谭鹏吴清
- 关键词: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体外释放
- 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消化道内的释放行为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消化道内的释放行为。方法给大鼠灌胃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微丸,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收集大鼠消化道内容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内容物中当归挥发油的指标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以藁本内酯作为指标评价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消化道内的释放行为,评价制备微丸的结肠靶向性。结果藁本内酯在大鼠消化道内容物中的线性范围为1.268-507.2 mg/L;在大鼠给药后4 h,即可在盲肠和结肠部位检测到有药物释放,而且微丸在大鼠消化道内持续释时间超过16 h,说明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微丸可以在大鼠结直肠部位维持长时间的释药。结论制备的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微丸有较好的结肠靶向性,可以用于后期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研究中。
- 张庆茹庆国彭宇马书伟吴清
- 关键词:当归挥发油结肠靶向消化道高效液相色谱
- 体外透皮实验常用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 经皮给药系统(TDDS)具有控释、易移除、有效成分局部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TDDS系统需要对药物做大量的关于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
- 邱玥马书伟林红梅吴清
- 关键词:经皮给药系统经皮吸收
- 近红外成像技术与流变学结合评价中药凝胶贴膏品质的研究
- 目的:采用流变学和近红外化学成像技术测定中药凝胶贴膏的流变学特性及其表面的均匀性,优选出载药量大、均匀性好、质量较优的中药凝胶贴膏.方法:将加入凝胶贴膏中的中药浓缩至不同的相对密度,制备含不同相对密度浸膏的中药凝胶贴青,...
- 王逸飞邱玥徐铃燕马书伟林红梅吴清
- 关键词:流变学
-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苦豆子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优选苦豆子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为其规模化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以氧化槐果碱(OSC)和氧化苦参碱(OMT)提取率的均值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苦豆子乙醇浸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以OSC和OMT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应用响应面法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取次数、粉碎度、溶剂倍量对苦豆子中2种生物碱的提取率影响较大,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好,预测结果较为准确。最佳提取工艺为苦豆子粉碎过65目筛,以12倍量体积分数60%乙醇,40℃温浸提取4次,每次2 h;OSC、OMT提取率分别为92.3%和79.0%,均与预测值相差较小。结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选苦豆子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可为苦豆子的规模化大生产提供参考。
- 马秉智李丽赫军李栋张淑君梁莹莹王海洋马书伟刘晓
- 关键词:苦豆子浸提法氧化槐果碱PLACKETT-BURMAN设计
- 微针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微针给药是一种具有微米尺度的经皮给药技术,具有给药效率高、无痛、患者顺应性强、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微针的制作材料有硅、金属、聚合物等;微针给药在大分子给药、痤疮、美容行业等应用广泛,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如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
- 徐铃燕林红梅王逸飞马书伟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