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骁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相
  • 1篇液相合成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热致变色
  • 1篇热致变色材料
  • 1篇磷酸铁
  • 1篇磷酸铁锂
  • 1篇负极
  • 1篇负极材料
  • 1篇PO
  • 1篇
  • 1篇

机构

  • 3篇湖北大学
  • 2篇安顺学院
  • 1篇武汉工程职业...

作者

  • 3篇冯传启
  • 3篇陈骁
  • 2篇李琳
  • 1篇周天兴
  • 1篇汤晶
  • 1篇王石泉
  • 1篇卢勇
  • 1篇张红文
  • 1篇陈丹

传媒

  • 2篇电源技术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碘合汞酸银的合成及其在热致变色方面的应用
2014年
以硝酸汞、碘化钾和硝酸银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用液相法合成了四碘合汞酸银,并利用XRD谱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四碘合汞酸银进行表征,证实了目标产物四碘合汞酸银已经形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四碘合汞酸银固体颗粒的形貌。然后采用一定方法,将合成的四碘合汞酸银分散到有机玻璃中,制得到掺有四碘合汞酸银的有机玻璃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热致变色的研究,发现该材料热致变色温度为48℃,而且可逆变色性能好,在热致变色方面具有应用的前景。
卢勇陈骁张红文陈丹周小田干亚芳冯传启
关键词:液相合成热致变色材料
新型负极材料LiTi_2(PO_4)_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测试法对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小电流密度下两种温度合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差别不大,但在较高倍率下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还对合成温度影响Li Ti2(PO4)3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冯传启李琳汤晶周天兴陈骁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二元掺杂对LiFeP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并对其进行Ga3+和F-离子同时掺杂改性。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等测试手段对改性材料进行表征,并对LiFe_(1-x)Ga_x(PO_4)1-xF_(3x)(x=0,0.02,0.06,0.10,0.14)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正、负离子同时掺杂后的LiFe_(1-x)Ga_x(PO_4)1-xF_(3x)仍具有橄榄石结构,但能明显地改善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改善其倍率性能。当掺杂量x为0.06时,样品LiFe_(0.94)Ga_(0.06)(PO_4)_(0.94)F_(0.18)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以0.1 C进行充放电时,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55 m Ah/g,经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为147m Ah/g;以1 C进行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2 m Ah/g,经100次循环后,仍保持为130 m Ah/g。
冯传启李琳李华陈骁王石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掺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