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娟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割缝筛管水平井注蒸汽热力参数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清楚认识割缝筛管完井水平井注蒸汽过程中热力参数的分布规律,为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注蒸汽过程中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蒸汽干度沿水平井筒分布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压力增量和干度增量双重迭代方法对其进行求解。以此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了蒸汽热力参数沿水平井筒的分布规律及割缝筛管参数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通过300m长的水平井段后,其压力、温度和干度分别下降5.8kPa、0.035℃和0.128;割缝宽度、长度及密度分别由0.2 mm增至0.4mm、100m增至140m、200条/m增至360条/m时,水平段吸汽长度分别缩短90,100和70m,在水平段吸汽长度范围内,蒸汽压力下降幅度分别减小1.50,1.74和1.38kPa,蒸汽干度下降幅度分别增加0.03、0.06和0.056。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蒸汽干度沿水平井筒呈二次多项式的非线性下降关系,且增大割缝的宽度、长度和密度,可使蒸汽压力的下降幅度减缓、蒸汽干度的下降幅度增大、水平井段吸汽长度变短。
- 陈会娟李明忠王一平加热拉.努如拉张艳玉
- 关键词:割缝筛管水平井注蒸汽蒸汽温度蒸汽干度
- 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正交优化设计被引量:5
- 2015年
- 以渤海油田某稠油油藏为典型区块,根据海上油田特点建立基础方案,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块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注汽强度、注汽速度、井底蒸汽干度、蒸汽温度、焖井时间和产液速度进行研究,并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蒸汽吞吐的最优生产方案为注汽强度为20t/m,注汽速度为250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d,产液速度为200m3/d,并得到了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注汽强度>井底蒸汽干度>产液速度>注汽速度>蒸汽温度>焖井时间。该结果对于海上矿场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贤松李延杰陈会娟谢晓庆张艳玉
- 关键词:海上稠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正交设计
- 稠油油藏注氮气吞吐注采参数正交实验设计被引量:10
- 2012年
- 针对注氮气吞吐注采参数优选中单因素分析方法工作量大,不能反映各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问题,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某区块注氮气吞吐过程中的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压力、产液速度和闷井时间进行方案设计,利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的注采参数方案及各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现场注氮气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 陈会娟孙晓飞张艳玉
- 关键词:注采参数正交实验设计方差分析
- 聚合物-弱凝胶调驱核磁共振可视化实验被引量:21
- 2017年
- 将核磁共振可视化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观察了弱凝胶在岩心中的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对不同聚合物-弱凝胶组合方式下的驱油特征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将聚合物和弱凝胶进行组合,设计了3种组合方式:水驱+聚合物驱(方式1),水驱+聚合物驱+弱凝胶驱(方式2),水驱+弱凝胶驱+聚合物驱(方式3)。对不同组合方式在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变化、T_2谱特征、核磁共振图像、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核磁共振图像可直观表征弱凝胶在岩心中的形态分布及运移特征,也可反映出残余油的分布特征;T_2谱特征表明聚合物和弱凝胶均具有调剖和驱油作用,组合方式2的调剖效果最明显;3种组合方式中,组合方式2的驱油效率最大,为78.84%,比初次水驱提高了18.33%。
- 狄勤丰张景楠华帅陈会娟顾春元
- 关键词:弱凝胶核磁共振驱油效率
-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选择适用于该类油藏地质开发特点的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区块采收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基于室内注水伤害、添加稳定剂注水和注气膨胀等物理评价实验,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对衰竭式、注水、注天然气和氮气吞吐、吞吐转驱和注气驱等开发方式的优化计算和可行性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开发会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幅降低,添加防膨稳定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比注水开发提高采出程度4.23%,但与注气驱方案相比提高采出程度幅度不大;注气方案中,注天然气吞吐转驱效果最佳,比衰竭式开发增产原油9.82×104m3,提高采出程度19.6%,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
- 孙晓飞张艳玉石彦邢振宇陈会娟苏玉亮
- 关键词:水敏性稠油开发方式
- SAGD循环预热割缝筛管参数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为预测SAGD循环预热阶段井筒内蒸汽热力参数分布规律,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考虑割缝筛管管柱结构特点,建立水平井井筒与储层耦合数值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迭代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可预测井筒内蒸汽压力、温度、干度和地层吸热率等参数分布规律,对比不同割缝宽度、长度和密度对循环预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压降和温度降主要发生在长油管内,蒸汽干度降主要发生在环空内。随割缝宽度、长度和密度的增加,水平段吸汽长度均减小;压力下降幅度均变缓;蒸汽干度下降幅度均增大;地层受热非均匀性均增强。优化割缝筛管参数,避免蒸汽冷凝成水,提高返回跟端处的蒸汽干度值,可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
- 李朋张艳玉孙晓飞李冬冬刘洋陈会娟
- 关键词:稠油SAGD
- 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技术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系统研究了油藏地质参数与排采工艺参数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技术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排水采油技术对于垂直水平渗透率比较小、底水能量较弱的薄层底水油藏适用性较强;隔夹层从距离油水界面-7.5~7.5 m变化时,排水采油累计产油量呈现缓慢增加—迅速减少—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而累计增油量则呈现缓慢增加—迅速减少—迅速增加—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当隔夹层中部位于排水井射孔位置时,隔夹层半径的增加有利于排水采油井控水产油,但位于排水井射孔位置以上时,累计产油量先减少后增加,排水采油增油量不断降低;采油井射孔位置越接近油水界面,排水采油增油量越大,产油量越小;最佳射孔打开程度为50%左右;排水层位距离油水界面不宜太远;排水速度与产液速度并非越大越好。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合理实施排水采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孙晓飞张艳玉袁岭王中武陈会娟谷建伟
- 关键词:薄层底水油藏油藏数值模拟排水采油影响因素
- 基于聚类分析的降阶模型在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全隐式法求解考虑低渗透油藏流动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二维油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法从获取的快照中提取基函数,将原模型投影到基函数展成的低维子空间中构造相应的降阶模型;考虑到依据等时间间隔获取的快照的缺陷,利用CVT-Lloyd算法对快照进行聚类分析.实例计算表明: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法构造降阶模型能很好地对原模型进行近似;通过基于聚类分析处理快照后,一方面减少数据冗余,生成空间分布更均匀的快照集合从而提高降阶模型的精度,另一方面过少的聚类数可能导致快照信息的缺失,影响最后模型的精度.
- 张艳玉李威威陈会娟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聚类分析降阶模型本征正交分解
- 稠油油藏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蒸汽参数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21年
- 为准确预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内蒸汽热力参数分布规律,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基于水平井双管管柱结构特点以及长短管同时注汽技术,建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与储层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迭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运用该模型预测水平井井筒沿程蒸汽参数分布规律,对比短管注汽、长管注汽和双管注汽方式下地层受热均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压力降幅和温度降幅主要发生在长管内,最大降幅分别为61.71 kPa和1.59℃;蒸汽干度降幅主要发生在环空内,最大降幅为21.91%;且蒸汽压力、温度和干度从环空跟端到分隔器和从环空趾端到分隔器上的降幅几乎一样;双管注汽方式下地层受热最均匀,相比短管注汽,双管注汽在注汽结束时可将蒸汽腔发育均匀程度提高14.75%,因此,使用双管注汽技术能有效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
- 李朋张艳玉陈会娟孙晓飞刘洋
- 关键词:稠油
- 无因次产气图版法预测樊庄水平井煤层气产能被引量:3
- 2013年
-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煤层气井产能费时、复杂,实用性较差。建立水平井早期线性流和晚期径向流无因次产气曲线,研究了无因次产气曲线的煤层面积等16个地质、开发因素对曲线的影响规律,形成了一套使用无因次产气图版方便、准确预测产能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长度与同方向煤层长度之比是早期径向流动阶段无因次产气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时间、煤层面积和裂隙渗透率为晚期径向流动阶段无因次产气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例验证表明,无因次产气图版预测结果与实际日产气量误差为17.1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孙晓飞张艳玉李延杰陈会娟孙仁远
- 关键词:沁水盆地产能预测水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