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摆位
  • 2篇摆位误差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引导
  • 1篇射线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肿瘤
  • 1篇立体定向放射
  • 1篇立体定向放射...
  • 1篇疗法
  • 1篇颅内
  • 1篇颅内肿瘤
  • 1篇面颈部
  • 1篇面颈部肿瘤
  • 1篇精确放射治疗
  • 1篇颈部
  • 1篇颈部肿瘤
  • 1篇剂量学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郑祖安
  • 3篇钟伟伟
  • 1篇李定宇
  • 1篇付秀根
  • 1篇刘庆
  • 1篇刘飞
  • 1篇李君超
  • 1篇曹育春

传媒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六维床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六维床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SRT的37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个体化头热塑网罩联合发泡胶制作的个体化头枕与碳纤维底板固定,CT模拟定位获取治疗计划参考图像,每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CBCT图像采用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采用Varian Edge直线加速器机载CBCT影像引导,用六维治疗床在线校正摆位误差。误差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进行再次配准,记录配准结果,比较六维床校正前后的误差结果。结果:颅内肿瘤首次摆位误差中,三个平移方向X、Y、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14±0.071)cm、(0.096±0.077)cm、(0.090±0.069)cm.,3个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37±0.451)°、(0.748±0.384)°、(0.701±0.381)°。六维床在线校正后获得残余误差结果,3个平移方向X、Y、Z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20±0.016)cm、(0.012±0.012)cm、(0.014±0.011)cm,3个旋转方向Rx,Ry,Rz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80±0.080)°、(0.076±0.075)°、(0.076±0.075)°,6个方向上校正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影像引导下的六维治疗床对颅内肿瘤SRT的摆位误差有明显的纠正作用,建议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采用六维方向在线校正摆位误差。
钟伟伟郑祖安刘庆董克湉廖景龙李君超
关键词: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X射线生物辐照仪剂量学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X射线生物辐照仪的射野剂量和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用PTW UNIDOS电离室剂量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有效射野80%范围内的多对对称点的剂量,测量射野中心点剂量且每周重复测量一次;用451P环境剂量巡测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和停机状态时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和顶部各方向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结果 X射线生物辐照仪剂量输出连续7周测量稳定性<1%,射野对称性为2%,射野平坦度为9.8%;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均值为0.194μSv,属于本底辐射,最大值为辐照仪前面的0.308μSv略高于且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结论 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射野剂量输出稳定,射野对称性较好,射野平坦度存在瑕疵;环境辐射剂量除前面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其余均属于本底辐射,建议操作者在X射线生物辐照仪出束时,远离辐照仪,尽可能减少接受辐射。
郑祖安刘飞钟伟伟曹育春
关键词:X射线剂量学
面颈部肿瘤影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基于影像引导技术的面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方法:对79例面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行热塑网罩体位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偏差,经影像确认后,偏差>1mm者,予以校正,以后每周1次影像引导复核。用SAS 8.1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91.14%的患者影像引导后需要校正,影像引导复核显示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别为(-0.91±1.08)mm和(-0.41±1.43)mm,左右方向为(0.15±1.09)mm。结论:影像引导有助于面颈部肿瘤精确放疗靶区精度的提高;面颈部患者体位固定时要注意头的后仰与内收以及颈部的位置固定。
郑祖安付秀根钟伟伟李定宇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