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超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泥沙
  • 6篇泥沙絮凝
  • 4篇絮凝
  • 3篇黏性
  • 3篇长江口
  • 3篇沉降
  • 2篇紊动
  • 2篇细颗粒泥沙
  • 2篇细颗粒泥沙絮...
  • 2篇枯季
  • 2篇沉降影响
  • 2篇沉速
  • 1篇淡水
  • 1篇絮凝沉降
  • 1篇悬沙
  • 1篇盐沼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输运
  • 1篇水动力
  • 1篇水沙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作者

  • 8篇何青
  • 8篇郭超
  • 4篇郭磊城
  • 3篇王宪业
  • 1篇唐建华
  • 1篇张迨
  • 1篇陈语

传媒

  • 5篇泥沙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中值粒径约为150μm,出现在紊动剪切为30 1/s条件下。悬沙浓度的增大促进絮团的发育,在350 mg/L条件下形成的絮团整体粒径比150 mg/L条件下的更大。絮团中值沉降速度在0.7~3.4 mm/s之间,絮团最大的中值沉速出现在紊动强度最大时65 1/s,此时所形成的絮团结构密实,有效密度较大。絮团有效密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采用变分形维数方法,对有效密度随粒径变化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郭超何青何青郭磊城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潮沟系统水沙输运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本研究以崇明东滩2015年4月实测潮间带水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潮沟、盐沼及光滩的水沙特征,重点研究了潮沟系统及邻近潮滩潮周期内悬沙通量情况。结果表明:(1)潮沟表层沉积物比潮滩细,二者平均中值粒径分别为21.7μm和33.0μm,悬沙粒径由海向陆逐渐变小;(2)大、小潮沟潮周期内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15.4cm/s和34.6cm/s;盐沼界和光滩则以旋转流为主,平均流速分别为11.3cm/s和28.9cm/s;(3)潮沟中的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最大可达7.5kg/m^3,而潮滩高悬沙浓度则出现在潮落潮中期和高水位时刻;大、小潮沟和盐沼界站涨潮阶段平均悬沙浓度大于落潮阶段,光滩站则相反。潮沟悬沙主要来自邻近水域,而潮滩悬沙则与滩面表层沉积物密切相关;(4)潮沟在潮周期内净输沙方向均指向滩地,大潮沟潮周期单宽净输沙量可达4.0t/m;盐沼界处垂直岸线和沿岸输沙强度相近,净输沙由海向陆,潮周期离岸输沙强度为1.0t/m;光滩沿岸输沙强度远大于垂直岸线输沙,光滩净输沙由陆向海。研究揭示了潮间带潮沟系统的强供沙能力以及研究区域光滩冲蚀,盐沼植被带淤积的动力地貌过程。
谢卫明何青王宪业郭磊城郭超
关键词:长江口盐沼泥沙水动力
黏性泥沙絮凝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12
2021年
絮凝是黏性泥沙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也一直是泥沙基本理论和运动规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对絮凝过程与机制的研究是理解、模拟和预测黏性泥沙及其携带物质输运规律的关键。总结了黏性泥沙絮凝机制、絮团特性和影响絮凝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分析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三方面:对黏性泥沙生物絮凝过程与作用机理的精细化研究薄弱;对絮团有效密度和结构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不足;已有研究仍主要以单因子影响为主,难以准确反映影响因子复杂多变的天然水环境的絮凝特性。今后需要深化黏性泥沙生物絮凝的基础研究、加强研究不同絮凝环境及絮凝过程对絮团结构的影响方式与机理以及开展多因子共同作用的复合絮凝体系内黏性泥沙絮凝过程与控制机制研究。
郭超郭超
关键词:黏性泥沙絮凝影响因素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试验研究(摘要)
本研究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
郭超何青郭磊城王宪业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长江口浑浊带枯季悬沙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根据2011年长江口浑浊带枯季悬沙粒度的实测数据分析,发现浑浊带悬沙粒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同时探讨了近20年的粒度变化过程。浑浊带粒度受动力驱动,大潮垂向分布差异显著且粒径较大,中值粒径表层在7μm左右,中层在10~20μm之间,底层在10~25μm之间;小潮期间垂线分布比较均匀且粒径较小,表中底三层中值粒径分布均在3~6μm之间,中值粒径沿水深的垂向分布梯度很小。浑浊带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在:浑浊带核心区域,大潮悬沙粒度中约含有30%黏土,70%粉砂,砂含量较少,砂比例垂向上呈增加趋势;核心区悬沙粒度三组分沿水深的分布在大小潮两个时段变化幅度较大,而浑浊带外缘粒度随潮动力的变化幅度不明显。近20~30年间,浑浊带区域的悬沙粒度中值粒径经历了"小-大-小"的变化过程,三组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先粗化再细化的过程。
陈语何青张迨郭超
关键词:长江口浑浊带悬沙粒度
长江中下游洪枯季泥沙絮凝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2008年1月(枯季)和2012年8月(洪季)长江中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发现洪枯季悬沙絮凝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枯季絮凝程度比洪季显著偏高,与长江河口情况相反。进而从水动力和泥沙特性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下游淡水絮凝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流速较小时,小于1m/s,流速增大能够促进絮凝;而当流速较大时,流速继续增大不利于絮团的发育。此外,随着含沙量的增大,絮团有效密度增大,指示絮凝程度降低。悬浮泥沙分散颗粒越细,絮凝程度越高,并且大絮团主要由黏土组分构成。
郭超何青
关键词:长江
长江口泥沙絮凝沉降观测研究(摘要)
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地区,泥沙是陆海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之一,其中的黏性细颗粒泥沙及其在河口产生絮凝的机制研究是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的基础命题,也是特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基于多年每月...
郭超唐建华何青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降
长江河口控制站泥沙絮凝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2008-2014年逐月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在长江口徐六泾的定点观测数据,分析了河口控制站徐六泾的悬沙絮凝特性,研究给出絮团粒径与有效密度及沉速的关系。统计表明絮团平均粒径变化范围20~120μm,比分散颗粒中值粒径(平均5.3μm)大一到两个数量级。絮团的分形维数主要在1.8~2.4,有效密度变化范围70~600kg/m^3,其随絮团增大呈减小趋势。洪枯季对比表明,洪季絮团沉降速度比枯季大18%,平均沉速分别为0.26mm/s和0.22mm/s,比以往估算得到的长江口浑浊带絮团沉速小。由此说明为更好认识流域到河口的泥沙输运过程,有必要针对长江河口不同区域进行分段的研究。
郭超何青郭磊城
关键词:泥沙絮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