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晓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大风
  • 4篇雷暴
  • 4篇雷暴大风
  • 3篇潜势预报
  • 2篇地面冷锋
  • 2篇动量下传
  • 2篇夏季
  • 2篇冷锋
  • 2篇降水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源解析
  • 1篇怎么办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闪电
  • 1篇闪电活动
  • 1篇能见度

机构

  • 13篇太原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3篇蔡晓芳
  • 4篇周晋红
  • 1篇王秀明
  • 1篇卢昊
  • 1篇李梦军

传媒

  • 7篇山西科技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1960-2017年山西省资料序列完整的站点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不均,存在自西北向东南增长的趋势。同纬度上盆地极端降水阈值整体偏低,山脉西侧迎风坡阈值快速增长,甚至会出现西侧大于东侧的情况。从气候趋势上来看,夏季极端降水日数线性趋势线较均值线呈微弱下降;6月份上升趋势明显,且通过显著性0.05的检验;7月和8月份呈下降趋势,但显著性未通过0.05检验。山西夏季极端降水日数突变,整体表现为1960-1983年上升,1983-2017年下降,突变特征不显著;6月份极突变特征明显,突变点在1979年,1980年之后呈上升趋势,2014-2017年通过0.05显著性检验。7月和8月突变特征不明显。
李树文蔡晓芳田晓婷
关键词:极端降水阈值
太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2022年
利用太原市7个国家观测站实况、探空以及MICAPS等资料,对1998—2018年5—9月太原市的雷暴大风进行天气学分型,选取雷暴大风的消空因子以及不同天气型下的预报因子并确定其阈值,利用指标叠套法,建立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并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选取700 hPa温度露点差、850与500 hPa的温差、条件性稳定度指数和混合相层4个环境参数作为消空因子并确定了消空阈值。(2)将雷暴大风分为高空槽型、冷涡型、切变线型、西北气流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5类,选取了5类天气型下雷暴大风的预报因子,利用指标叠套法,建立了太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3)运用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开展历史样本回报检验和2019—2020年试预报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蔡晓芳周晋红李树文刘圆渊
关键词:雷暴大风潜势预报
太原一次以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分析
2020年
利用Micaps格式的高低空观测数据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对太原2018年6月9日太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空动量下传以及对流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产生辐散,造成地面大风。造成此次阳曲小冰雹的主要原因是近地层水汽较充足,午后晴空辐射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上升运动增强,冷空气较强而产生的。此外,VIL两次跃增,最强达41 kg/m^2,距离降雹有0.5 h左右的提前量,对预报小冰雹有重要指示意义。
蔡晓芳周晋红张泽秀李梦军
关键词:雷暴大风动量下传
太原一次罕见的区域雷暴大风过程潜势预报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太原MICAPS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对太原2011年6月7日一次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进行潜势预报分析,为太原区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范围大、强度强的特点,属于太原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500 hPa横槽转竖以及低空切变线,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影响系统从低层到高层接近于垂直,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近地层存在逆温,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上干下湿"的层结结构,潜在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沙氏指数SI对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在此次雷暴大风过程中有较好的指示效果;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平流使层结更加趋于不稳定,潜势上更有利于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冷锋在不断发展和南压过程中触发了此次区域雷暴大风过程。
蔡晓芳李树文
关键词:雷暴大风地面冷锋
山西一次突发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应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夜间山西东南部突发大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高空槽和副高对峙的整层高湿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极不稳定,0-6km垂直风切变弱,暖云层深厚,有利于形成高降水效率。地面中尺度辐合线、850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稳定维持,两层辐合区叠置使动力抬升作用增强是产生强降水的雷暴触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维持的重要机制。云团TBB从-42℃降到-52℃、且小于-52℃冷云面积扩大时段与最强降水时段吻合。突发大暴雨雷达回波具有明显列车效应和热带降水型特征。
周晋红王秀明蔡晓芳张泽秀李树文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
2015年2月太原市阳曲县一次暴雪过程成因分析
2015年
利用2015年2月19日到20日太原气象观测站的降雪量资料及高时空分辨率的T639 0场预报资料,对太原市阳曲县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曲县此次暴雪过程具有降雪时间较长、降雪较均匀的特点,500 h Pa西风浅槽及南支槽共同作用、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700 h Pa西南急流、地面高压后部偏南气流的共同作用是产生阳曲地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此次暴雪天气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以及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气发生时,在河套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蔡晓芳王亮荣
关键词:暴雪过程
太原一次大风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根据天气学原理,对2018年4月5-6日的太原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风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发展东移,与鄂霍茨克海附近冷涡分裂的横槽转竖合并加强形成的较深的西风槽以及地面冷锋过境、锋后冷高压东移造成的。其中4月5日古交站大风主要是冷锋过境、气压梯度增大造成的,6日白天太原全市大风主要是横槽转竖、高空动量下传造成的。
蔡晓芳
关键词:大风地面冷锋动量下传
2019-08-03—08-05太原市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及区域雨量站资料、雷达资料、ECMWF(简称EC)模式及EC-thin模式产品,对2019-08-03—08-05出现在太原市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次出现在盛夏季节、低涡低槽前部的大范围降水过程,副高位置稳定少动、低涡低槽、低层切变线、低层辐合线过境是此次降水的影响系统;较强降水出现在山西中部的偏西地区,2019-08-03夜间太原以普雨为主,持续时间长,2019-08-04下午到夜间带状回波过境,太原东部降水量较大,出现短时强降水。
田晓婷蔡晓芳李树文
关键词:降水过程
南京冬季PM10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2010年1月1日到10日,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市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郊区)进行了PM10的样品采集。通过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环数、组成成分析以及运用比值法对其进行源解析,得出了南京冬季PM10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
蔡晓芳
关键词:多环芳烃源解析PM10
太原夏季闪电活动环境参数指标分析及应用
2021年
利用2016-2018年山西省太原地区夏季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和太原站探空数据,选取了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K指数、沙氏指数、700 h Pa假相当位温、700~400 h Pa平均相对湿度和总指数7个环境参数。分析了夏季各月白天和夜间闪电活动发生前各环境参数的特征及在不同取值范围内闪电过程出现的概率,确定各参数的预报指标。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基于综合指标叠套法的太原地区闪电潜势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太原地区2019年夏季逐日闪电业务化预报。结果表明:(1)夏季各环境参数对闪电发生的指示阈值存在月差异,白天和夜间的差异更明显;(2)2019年逐日业务检验中白天准确率在75%以上,夜间准确率在80%以上,且有效降低闪电空报率,其中7月和8月的白天及各月夜间空报率均为0,说明该方法及闪电潜势预报模型对太原地区的闪电预报是可行的。
张泽秀周鹏周晋红蔡晓芳卢盛栋
关键词:闪电活动潜势预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