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新惠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肝
  • 2篇骆驼奶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肝
  • 2篇IL-4
  • 1篇药物
  • 1篇药性分析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真菌
  • 1篇真菌药物
  • 1篇念珠菌
  • 1篇细胞
  • 1篇慢性乙型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耿新惠
  • 3篇李辉
  • 2篇刘芳
  • 2篇王杰
  • 1篇庞楠楠
  • 1篇沙丽塔娜提·...
  • 1篇赵慧
  • 1篇王红英
  • 1篇丁剑冰
  • 1篇姜敏
  • 1篇张峰波
  • 1篇许宴
  • 1篇姜莹

传媒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骆驼奶对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骆驼奶对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喝骆驼奶1年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载量(HBV-DNA)、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谷丙转氨基酶(ALT)、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喝骆驼奶组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阴率为90.91%(40/44),未喝骆驼奶组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阴率为3.23%(2/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喝骆驼奶组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为54.55%(24/44),未喝骆驼奶组转阴率1.61%(1/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喝骆驼奶组患者的ALT均转为正常44(100.00%),未喝骆驼奶组ALT转为正常者7例(1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喝骆驼奶组患者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为(19.33±5.63)ng/L高于未喝骆驼奶组为(15.10±4.34)ng/L (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为(29.79±1.20)ng/L低于未喝骆驼奶组为(48.90±4.30)ng/L(P<0.01),两者均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骆驼奶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增强细胞免疫及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病毒DNA复制,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
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姜莹李辉王杰刘芳耿新惠
关键词:骆驼奶慢性乙肝IL-4
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近期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17例住院患者采用显色培养法及ATBTM FUNGUS3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到1217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598株(49.14%),非白色念珠菌619株(50.86%),非白色念珠菌中检出最多的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为264株(21.69%)、239株(19.64%)和57株(4.68%);检出念珠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77.98%(949例);其次为泌尿道占10.44%(127例),粪便占9.61%(117例)。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中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的敏感性除克柔念珠菌对5-FC、AMB的敏感率为38.96%、89.70%外,其它念珠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克柔念珠菌对FCA天然耐药外,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结论:目前医院真菌感染仍然以念珠菌感染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虽然占主要地位,但非白色念珠菌明显增加,主要为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并有增加的趋势。
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李辉耿新惠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骆驼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骆驼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干预喝骆驼奶1年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1年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健康正常对照人3部分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HBV-DNA、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LT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喝骆驼奶组患者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19.33±5.63)高于未喝骆驼奶组(15.10±4.34),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29.79±1.20)低于未喝骆驼奶组(48.90±4.30),P<0.01,两者均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喝骆驼奶组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阴率90.91%(40/44),未喝骆驼奶组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阴率3.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喝骆驼奶组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54.55%(24/44),未喝骆驼奶组转阴率1.6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喝骆驼奶组患者的ALT均转为正常44(100.00%),未喝骆驼奶组ALT转为正常者7例(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骆驼奶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增强细胞免疫及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病毒DNA复制,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
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李辉许宴王杰刘芳耿新惠
关键词:骆驼奶慢性乙肝HBV-DNAIFN-ΓIL-4
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中的表达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和参与包虫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肝包虫病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1水平,确诊的CE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量。同时,在包虫病患者组中追踪17例治愈者,测定其在治疗前、治疗后IL-21/BCL-6/Blimp-1的表达量。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囊性包虫病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limp-1升高不明显。在包虫病治疗前治愈后的结果对比中可观察到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方法结果显示,CE患者外周血清中IL-2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在治愈之后基本回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与BCL-6呈正相关(r=0.733,P<0.01);IL-21与Blimp-1无相关性(P=0.179);Blimp-1与BCL-6无相关性(P=0.157)。结论:在人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病程发展中,BCL-6、Blimp-1可能通过调节IL-21的表达,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寄生虫感染。IL-21、BCL-6、Blimp-1在手术有效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这三种因子参与了包虫病发展的免疫机制。
耿新惠张峰波姜敏赵慧安梦婷庞楠楠王红英丁剑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