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
- 作品数:6 被引量:109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磷酸功能化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痕量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析中的应用
- 随着工程纳米颗粒(ENPs)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目前,即使在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例如美国和中国,对于ENPs的监管还十分缺乏。作为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NPs)的典型代表,T...
- 王银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患者脾脏切除术改善肝脏功能的机制研究
- 肝病是世界上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肝硬化是肝脏的不可逆纤维化,是许多国家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肝硬化的病理生理特征主要包括进行性肝损伤和纤维化,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失代偿。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上肝硬化常见...
- 王银
- 关键词:肝纤维化脾切除术组织蛋白酶S
- 文献传递
- FDI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省际层面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本文在测算我国内地30个省份2001-2012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FDI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FDI规模扩张总体上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东、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反,却对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东、中部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而西部地区由于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对引资质量和外资投向缺乏有效甄别,且尚未达到促使外资产生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
- 杨冕王银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溢出效应
- 1927-1937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 王银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南京国民政府社会力量
- 长江经济带PM_(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5
- 2017年
-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因其对空气环境质量乃至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而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与GIS可视化方法探索并呈现了2015年长江经济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回归模型考察了PM_(2.5)浓度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就空间特征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PM_(2.5)污染较长江上游地区更为严重,长江北岸地区比长江南岸地区更为严重;PM_(2.5)高浓度集聚地带主要位于鄂皖苏大部分地区,与空气质量较佳的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呈"对角"分布状态。长江经济带内城市间PM_(2.5)浓度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自相关性随距离增大而不断减弱,其门槛尺度约为900 km;在这一范围内,PM_(2.5)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就时间特征而言,冬季PM_(2.5)浓度相对较高,春秋两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各地区浓度分布在年初相对离散,后有所趋同。此外,PM_(2.5)与其他类型的大气污染物(如SO2、NO2、O3)浓度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暗示大气污染物从原发污染演变为二次污染,形成恶性循环。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M_(2.5)污染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且人口密度、公共交通运输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长江经济带PM_(2.5)浓度的升高。最后,从区域性联防联控、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的大气环境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 杨冕王银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PM2.5影响因素
-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基于产业结构演化视角
-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的视角,通过构造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从"全国"、"区域"及"省际"层面探讨了 2000-2013年间中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基于空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模型论证了产业结构高...
- 王银
-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分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