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肖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固
  • 2篇数字全息
  • 2篇数字全息技术
  • 2篇水冷壁
  • 2篇气固两相
  • 2篇气固两相流
  • 2篇全息
  • 2篇全息技术
  • 2篇两相流
  • 2篇炉膛
  • 2篇炉膛出口
  • 2篇煤种
  • 2篇结渣
  • 2篇颗粒粒径
  • 2篇锅炉
  • 2篇锅炉结渣
  • 2篇吹灰
  • 1篇电解催化
  • 1篇阳极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王肖
  • 5篇薛志亮
  • 3篇樊建人
  • 3篇邱坤赞
  • 3篇吴学成
  • 3篇岑可法
  • 2篇陈玲红
  • 2篇周永刚
  • 2篇李培
  • 2篇周永青
  • 1篇罗坤
  • 1篇吴忠标
  • 1篇翁小乐
  • 1篇赵华锋
  • 1篇赵华锋

传媒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高盐废水电解催化甲烷生成氯代甲烷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盐废水电解催化甲烷生成氯代甲烷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高盐废水预处理:含高浓度氯离子的高盐废水通过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曝气预处理后,由计量泵泵入电解反应器的阴阳极料管,参加电解反应最终排出;S2...
史乐付子言周云鹏黄柳王肖吴忠标翁小乐
基于炉膛出口温度的锅炉结渣状况监测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炉膛出口温度的锅炉结渣状况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炉膛出口的温度;(2)根据步骤(1)的检测计算炉膛出口吹灰前后的温度变化以及吹灰后的温升速率;(3)温度变化大于50℃,同时温升速率大于5℃...
周永刚薛志亮李培施子福王肖周永青
文献传递
撞击式气固分离器颗粒运动特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针对目前风洞中广泛应用的过滤网颗粒分离器存在易堵塞、压损大的缺点,本文将撞击式惯性气固分离器应用于风洞中含尘气流的净化,并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研究中,先采用颗粒轨迹成像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记录颗粒在气固分离...
王肖
关键词:气固分离器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全息技术应用于气固两相流测量
激光数字全息技术具有三维、非接触测量流场的能力,在颗粒场三维诊断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数字全息技术同时测量气固两相流场中固相大颗粒和气相示踪小颗粒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研究了大颗粒的存在对小颗粒检测成功率及精...
薛志亮吴学成赵华锋王肖陈玲红樊建人邱坤赞岑可法
关键词:数字全息气固两相流颗粒粒径
基于炉膛出口温度的锅炉结渣状况监测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炉膛出口温度的锅炉结渣状况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炉膛出口的温度;(2)根据步骤(1)的检测计算炉膛出口吹灰前后的温度变化以及吹灰后的温升速率;(3)温度变化大于50℃,同时温升速率大于5℃...
周永刚薛志亮李培施子福王肖周永青
文献传递
数字全息技术应用于气固两相流测量
2015年
激光数字全息技术具有三维、非接触测量流场的能力,在颗粒场三维诊断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数字全息技术同时测量气固两相流场中固相大颗粒和气相示踪小颗粒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研究了大颗粒的存在对小颗粒检测成功率及精度的影响,以及全息对小颗粒的测量能力。在利用小波函数重建颗粒全息图和识别定位的基础上,获得流场中颗粒粒径及空间分布。利用所搭建的双光路激光数字全息系统对颗粒场进行实验测试,系统成功地对被测流场区域的颗粒场进行了重建,获得的颗粒粒径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测量多相流流场颗粒粒径、三维位置是可行性的。
薛志亮吴学成赵华锋王肖陈玲红樊建人邱坤赞岑可法
关键词:全息气固两相流颗粒粒径
水平槽道近壁面附近颗粒尾流特性的高分辨率PIV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PIV测量方法,对不同雷诺数下球形颗粒的尾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颗粒是10mm的不锈钢球,距壁面高度G/D(28)0、0.25、0.5和1.0,Rep(28)900、2500和5000,气相示踪粒子为峰值粒径2.5?m的雾化液滴。通过对实验得到的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时均流线图和速度场。结果表明,G/D(28)0时,整体涡脱落强度明显减小,颗粒下部的漩涡脱落完全被抑制,在颗粒尾部形成一个顺时针回流区,大小约为颗粒尺寸的1.5倍。0.25?G/D?0.5时,壁面的存在使得颗粒尾流结构出现了不对称,呈一定的角度向上倾斜。随着颗粒与壁面距离的增加,壁面对颗粒尾流的影响减弱,在颗粒后缘会出现一对回流区,上方呈顺时针旋转,而下方呈逆时针,且回流区的长度先减小后增大。
薛志亮王肖吴学成邱坤赞樊建人罗坤岑可法
关键词:球形颗粒尾流结构水平槽道速度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