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

作品数:1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小说
  • 5篇叙事
  • 5篇文学
  • 4篇文化
  • 3篇性别
  • 3篇女性
  • 3篇无意
  • 3篇无意识
  • 2篇地缘
  • 2篇燕赵文化
  • 2篇孙犁小说
  • 2篇文学研究
  • 2篇乡土
  • 2篇历史叙事
  • 2篇抗战
  • 2篇教学
  • 1篇大义
  • 1篇大运河
  • 1篇当代小说
  • 1篇董海川

机构

  • 18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王宁
  • 1篇孙琳
  • 1篇夏凡

传媒

  • 7篇廊坊师范学院...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语文教学之友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创作评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孙犁小说中的抗战与乡土
2022年
孙犁“最喜爱”的抗战小说以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为背景,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乡土色彩中包含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呈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战的需求。在抗战风云下,乡土的风物、习俗以及文化性格生发出新的内涵。孙犁的小说之所以能在抗战文学中独树一帜,离不开乡土文化赋予的力量与风采。他的小说诗意地呈现了抗战时期乡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194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孙犁将时代性与乡土文化相融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杨昊王宁
关键词:抗战乡土
论“大义金刚侠”之“义”的文化内涵——兼谈长篇小说《董海川》的历史叙事
2019年
李铮的历史长篇小说《董海川》穿梭在正史的间隙,捡拾起民间历史的碎片,用评书式的笔法串联、补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在董海川这个传奇性的历史人物身上,他的"大义"意蕴丰富。董海川集侠义、情义与忠义于一身,在新时代带给我们如何发掘地方优秀文化传统、合理整合民间资源、正确理解人民性的良多启示。
王宁
关键词:燕赵文化侠义忠义
作家“进城”与“十七年”京津冀文学的区域性被引量:1
2020年
"十七年"(1949-1966)期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征,是全国文学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河北作家到北京、天津工作,促进了三地之间的人事交流,也将解放区文学创作的题材与范式带到了北京和天津。继而,这批作家的写作以及他们进行的编辑、领导工作影响了一批新的作者,进一步为三地文学的密切交流做出了贡献。作家"进城"之所以能够有效促进"十七年"京津冀文学的区域化,三地相通的历史文化基础不可忽视。当下,首都与周边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迫切,发掘文学、文化上区域化的历史存在有助于消解"隔阂",推进心理认同,并为未来的区域合作提供借鉴。
王宁贺莹
新的文学坐标点——论《永远的大运河》的文学价值
2017年
刘凤起的《永远的大运河》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新历史小说的视界建构血肉鲜活的正史,既规避正史叙事枯燥的"必然"的意味,又免于陷落在历史虚无主义中,在历史叙事中具有价值。《永远的大运河》又丰富了乡土文学,重续了"荷花淀派"的余韵,发展了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小说特别注重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与阐释,注重民间文化中的力量与美,葆有执拗的寻根意识。如果以现代中国文学的纵深与当下众声喧哗文学横线建构一个文学的坐标系,那么,《永远的大运河》无疑占据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点,是一部在多向度具有价值的作品。
王宁
关键词:历史叙事乡土小说
孙犁小说中的抗战与晋察冀妇女叙事被引量:1
2019年
孙犁小说中的抗战书写与晋察冀妇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类叙事中,作者聚焦晋察冀妇女,不仅以文学的方式表现她们为抗战做出的贡献,而且注重揭示时代感召下妇女精神内涵的更新。孙犁对特定历史背景下妇女民族意识的觉醒、婚恋情感的自觉、家庭身份的新变及其命运沉浮的呈现,渗透着他将抗战小说视为"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的创作理念。其文学书写具有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反观抗战的意蕴,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文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王宁
关键词:孙犁小说抗战
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性别分工叙事被引量:1
2018年
在"十七年"(1949-1966)小说中,性别分工叙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革命历史小说中,大量女性投身社会工作,却处于"男外女内"的再分工中。生产建设小说再现了女性艰苦卓绝的努力,又遮蔽了个体内在的声音。解放的潮流中,女性仍然是承担家庭劳动的妻子与母亲,身份分裂的痛苦在热情的叙事中被挤压、遮蔽。从尊重女性个体出发、适度强调差异性的平等的途径值得探寻。随着时代的变化,期待在同一与差异的动态平衡下,趋近平等的追求。
王宁
关键词:性别分工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地缘与性别:河北当代小说的文化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地缘与性别,是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亦是深入探析文学作品的有效视角。河北当代小说关于人物文化性格、价值取向、两性关系的叙事隐含着独特的性别无意识。传统性别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与慷慨、勇武、具有庙堂性的燕赵文化在冲撞中融合,赋予文学想象丰厚的性别内涵。
王宁
关键词:地缘性别
河北“红色”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2013年
地缘与性别是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亦是深入探析文学作品的有效视角。河北"红色"小说关于人物两性关系的叙事隐含着独特的性别无意识。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与慷慨、勇武、具有庙堂性的燕赵文化在冲撞中融合,赋予文学想象丰厚的性别内涵,相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产生滑移。
王宁
关键词:两性关系地缘性别
叙事者、空间与声音--性别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小说叙事
2017年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女性意识"一度得到彰显,而文本"声音"的性别色彩与内涵值得深入辨析。叙事空间对叙事者的选择、性别声音的建构具有潜在的制约力,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性别文化的作用。如何在突围传统性别文化的同时,消解隔膜与对立,这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王宁
关键词:性别叙事者叙事空间叙事声音
“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王宁
关键词:性别意识超性别意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