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晓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建设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造林
  • 1篇知识
  • 1篇人类学
  • 1篇生态人类学
  • 1篇生态知识
  • 1篇自然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技术
  • 1篇力作
  • 1篇藏族

机构

  • 2篇吉首大学

作者

  • 2篇滕晓华

传媒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方性知识与区域生态建设——读生态人类学力作《发展与代价》之感被引量:3
2007年
当今,面对我国生态治理和建设问题时,自然科学工作者主张采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但收效很不理想,“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面对这一现状,人文科学工作者正力图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罗康隆教授新著《发展与代价》中提出“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投入到我国当前生态建设”中的观点,为我国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以“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为例,进一步论证。
滕晓华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自然科学技术生态建设
论藏族生态知识的不可替代价值——以昌都地区察雅县荣周乡成功造林为例被引量:7
2006年
以往冰川研究者认定,高于海拔3000m地带,均属季节性寒漠带,地表以下0.8米处为永久冻土层,因而是乔木成活的禁区。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荣周乡地处三江源,当地藏族居民具有一套特殊的生态知识,能在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成功造林,以最小的投入突破生态禁区,为寒漠带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充分利用藏族生态知识,可望为我国寒漠带生态建设提供可行的方法。以此为例,讨论少数民族生态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滕晓华
关键词:生态建设生态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