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心理学解读被引量:6
- 2020年
-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养成的主要途径。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层面梳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然”问题。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视角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然性,提出通过顺应、认同、内化三个心理机制的作用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的观点。
- 梁杰
-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心理发展心理机制
-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以黑龙江大学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为例,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出发,主要阐述了黑龙江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与培育路径。
- 夏莹梁杰
- 关键词: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学解析
- 2019年
- 高职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数学教学陷入进退维谷的低效境地,教师职业倦怠,学生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不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透过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用心理学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 梁杰
-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教学环境
-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构建被引量:3
- 2021年
-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基于国家政策走向和已有的理论架构,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胜任力模型。教育是实现农民职业化和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使命与责任,服务社会,涉农职业院校必须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这项牛鼻子工程,构建与职业胜任力配套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平台+岗位模块+衔接项目”的课程体系。
- 梁杰
-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
- 未来我国学校性教育与家庭性教育的结合方式——以学龄前儿童性教育为例被引量:6
- 2021年
- 我国目前的性教育现状堪忧,尤其是家庭性教育无法配合学校性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学龄前儿童性教育为例,根据性教育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并分析家校性教育的角色和比重,从幼儿的生理发展、预防性侵与欺凌、社会性别三方面尝试讨论了未来我国学校性教育与家庭性教育的有效结合方式和两者的教育途径的创新。我国目前的性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从高等教育入手是促进家校结合性教育的便捷方法。我国形成完整的性教育体系任重道远。
- 梁杰夏莹
- 关键词:性教育家庭学龄前儿童
-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研究
- 2022年
- 通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理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行动滞后、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为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团活动等路径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 梁杰
-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
- 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构建
- 2022年
- 针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入学年龄小,生涯发展可塑性强;修业年限长,心理发展复杂性强;衔接节点多,自主选择权大;培养目标高,教育难度大等问题,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北京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构建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是解决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问题的不二选择,也是提高贯通培养项目人才综合素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 梁杰
- 关键词:学生发展指导贯通培养心理发展
- 北京市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 2024年
- 针对当前北京市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人才短缺等问题组织调研,指出北京市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926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农民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70.52%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满意,64.47%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有需求,但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只有24.8%表示肯定去寻求心理帮助,求助意愿较低;有17.17%的农村社区开展了心理健康服务,服务形式多样且居民的满意度非常高。建议关注农民心理健康,满足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强高素质农民心理培育工作,明确高素质农民心理人才培育目标,建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使得高素质农民心理人才作为内生力量参与到农村心理服务中去,以提升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质量。
- 梁杰王瑶陈新
- 关键词: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
- 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培育--基于心理资本认知框架被引量:1
- 2021年
-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塑造与以往时代农民不同的生态人格不仅是解决农村危机的关键,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对人格范式转型的内在呼唤。从心理学视角确定生态人格的内涵和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的具体特征即生态认知与信念、生态情感与态度、生态意志与行为、生态信念与价值观。基于心理资本认知框架提出心理资本的提升和开发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养成的内在机制与原发动力,在教育中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升希望、增强韧性、培养乐观。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态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 梁杰
-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生态人格心理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