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带血管蒂组织...
  • 1篇血管蒂
  • 1篇血管解剖
  • 1篇预构
  • 1篇组织瓣
  • 1篇组织工程骨
  • 1篇显微解剖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组织
  • 1篇骨组织工程
  • 1篇股部
  • 1篇干细胞
  • 1篇充质干细胞
  • 1篇RAG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杨玉华
  • 2篇陶圣祥
  • 2篇陈振光
  • 2篇郑晓晖
  • 2篇林海涛
  • 2篇孔劲松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带血管蒂组织瓣预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和单纯β-TCP生物陶瓷在大鼠体内与不同带血管蒂组织瓣联合植入后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根据植入材料不同分2组,即左侧的复合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实验组)和右侧的单纯β-TCP生物陶瓷(空白组),再按不同的处理因素分为带膝最上血管骨膜支的骨膜瓣包裹组和贯穿组,带腹壁浅血管的深筋膜包裹组和直接股部皮下埋放组。于术后第2,4,8,16周处死动物后进行Masson染色、墨染大体透明标本、墨染切片HE染色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新血管的生成。结果:实验组墨染区和Ⅷ-RAg阳性区比例(Pv值和Pr值)在2-8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带血管蒂组织瓣处理组4-8周时的Pv值和Pr值均高于非组织瓣处理组。结论:MSCs在材料植入后2周内对诱导新血管形成起主要作用;带血管蒂组织瓣在材料植入后4-8周对诱导新血管生成起主要作用;带血管蒂骨膜瓣有较好的血管化和成骨能力。
孔劲松陈振光郑晓晖陶圣祥杨玉华林海涛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血管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股部血管解剖及其在骨组织工程血管化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SD大鼠股部血管解剖,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5只SD大鼠行红色乳胶灌注后对双侧股部血管进行显微解剖,寻找并观测合适用于血管化模型构建的各种带血管蒂组织瓣;另取3只大鼠行活体解剖,以验证所切取组织瓣的血液循环情况。结果:大鼠股部可以同时寻找到合适的隐血管血管束、隐血管为蒂的肌骨膜瓣、腹壁浅血管为蒂的深筋膜瓣、股血管肌支为蒂的股薄肌瓣和膝最上血管为蒂的股骨骨膜瓣,以供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研究应用。结论:SD大鼠股部可同时设计多种带血管蒂的组织瓣,非常适合于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动物模型的构建。
林海涛陈振光郑晓晖陶圣祥杨玉华孔劲松
关键词:显微解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