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敦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激波
  • 2篇透平
  • 2篇尾迹
  • 2篇边界层
  • 1篇导叶
  • 1篇定常
  • 1篇动叶
  • 1篇压力波
  • 1篇透平叶片
  • 1篇湍流
  • 1篇涡系
  • 1篇涡系结构
  • 1篇跨声速
  • 1篇非定常
  • 1篇非定常效应
  • 1篇高负荷
  • 1篇边界层分离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苏欣荣
  • 5篇袁新
  • 5篇林敦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推进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DDES的跨声速导叶中激波与边界层干涉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随着透平负荷的逐渐提高,为了分析导叶中出现的激波与边界层干涉的流动机理,需要使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求解器和先进的湍流计算方法以获取精细的流场结构。采用自主开发的混合RANS/LES求解器,对高负荷透平环境中激波与边界层干涉的流动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声速流场中同时存在强激波和弱激波,弱激波可在作用位置附近导致熵生成率增大;强激波会诱导边界层分离,而分离区的存在使激波出现马赫反射现象。进一步对湍动能和流动损失进行了机理研究,发现在分离泡前湍动能较大,且湍动能的生成和对流占主导机制;在强激波后由强激波引起的熵生成率较大,且强激波前后区域流动损失主导因素不同。
卞修涛林敦苏欣荣袁新
关键词:激波边界层分离
高负荷透平叶片流动机理及湍流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透平叶栅端壁处存在强的二次流动和多种涡系的相互作用,在通道内部产生明显损失。精确捕捉高负荷透平内部流动结构,对传统RANS方法提出巨大挑战,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DDES求解程序,研究高负荷透平叶片端区涡系结构、流动机理和湍流特性。采用POD方法研究流道下游湍流脉动主导因素,对比RANS方法和DDES方法对于雷诺应力的解析能力,采用总压损失系数对流场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DES方法在高负荷透平内部端区求解三次涡结构、端区压力分布和损失分布等具有特殊优势。
卞修涛林敦苏欣荣袁新
关键词:动叶涡系结构
跨音透平中激波与边界层、尾迹干涉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高负荷跨音透平导叶中,流动过程十分复杂,DDES方法在该条件下对流动细节地捕捉具有特殊优势。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DDES程序,获得可靠而精确的计算结果,研究跨音叶片内部的流动机理。根据不同区域的流动现象,作者分别研究叶片吸力面处,激波和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叶片尾流区,激波和尾迹的相互作用。并对这些区域进行熵生成情况分析,为后续跨音透平中的损失减小提供理论基础。
卞修涛林敦苏欣荣袁新
关键词:激波边界层尾迹
高压透平导叶的DDES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通过DDES(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方法分别研究了绝热壁面条件和等温壁面条件下跨音高压透平导叶LS89中的基本流动现象.首先将DDES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文献中的LES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DDES方法计算的可靠性以及对于非定常流场精细结构的出色分辨力;而后本文研究了跨音速高压透平导叶LS89通道内的激波、尾迹、边界层等流动现象以及激波和尾迹的相互干涉,并对比了两种不同壁面传热条件对流动的影响。
林敦苏欣荣袁新
高压透平导叶尾迹涡的发展与机理分析
2018年
尾迹涡是透平内部主要的非定常来源和重要的损失来源之一,精确模拟复杂分离湍流流动是当代CFD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先对透平尾迹涡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采用高精度的DDES方法对VKI LS89进行了模拟,利用其精细的数值纹影图对尾迹涡的发展尤其是其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物理解释。同时,对尾迹涡和激波、压力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叶片附近吸力面侧尾迹涡对主流的堵塞作用以及涡对中两个涡的相互作用对尾迹涡尺度特征起决定作用。激波和压力波对尾迹涡存在扰动和耗散,增加了尾迹涡的不稳定性。
林敦苏欣荣袁新
关键词:非定常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