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欣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篇氮氧化物
  • 1篇氮氧化物生成
  • 1篇多粒度
  • 1篇多流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喷钙
  • 1篇气化
  • 1篇气化炉
  • 1篇脱硫
  • 1篇脱硫技术
  • 1篇流化
  • 1篇流化床
  • 1篇流态
  • 1篇炉内
  • 1篇炉内喷钙
  • 1篇炉内脱硫
  • 1篇煤灰
  • 1篇煤气
  • 1篇煤气化
  • 1篇煤气化炉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杨欣华
  • 3篇杨海瑞
  • 2篇刘青
  • 2篇吕俊复
  • 1篇张建胜
  • 1篇张海
  • 1篇张缦
  • 1篇张扬
  • 1篇杨燕梅
  • 1篇李竞岌

传媒

  • 3篇煤炭学报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鼓泡床焦炭型氮氧化物生成的试验与模型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密相区是焦炭型氮氧化物(NO_x)生成的主要区域,利用小型鼓泡流化床实验台比拟CFB锅炉密相区,在850℃床温和10%O_2浓度下,进行了单颗粒焦炭的燃烧实验,对不同床料粒度、制焦煤种、焦炭粒径和流化风速条件下焦炭氮向NO_x的转化比例进行了研究。针对3种原煤制得的焦炭,均发现床料粒度增大后,鼓泡床乳化相内传质系数增加而传热系数降低,导致焦炭颗粒表面氧化性气氛增强,燃烧进程加快,焦炭氮向NO_x转化率上升。初始焦炭粒径越大,焦炭氮向NO_x转化率越低。流化风速的增大对焦炭氮向NO_x转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实验中对焦炭颗粒内部温度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前述的实验结果。同时,基于密相区传质传热特性与简化反应机理,建立了单颗粒焦炭燃烧及焦炭氮转化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匹配良好,为CFB锅炉整体NO_x排放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李竞岌杨欣华杨海瑞吕俊复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鼓泡床
基于Aspen Plus的废锅流程粉煤气化炉稳态流程模拟
2023年
粉煤气流床具有氧耗低、煤耗低、碳转换率高等优点,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废锅流程可有效回收粉煤气化炉产生的粗合成气余热,从长远角度看更为经济环保。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废锅流程粉煤气化炉稳态流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由于粗合成气进入辐射废锅时温度较高,需将辐射废锅内进一步的气化反应考虑在内。依据工程经验数据,将散热损失和碳转化率考虑在模型内,并与工业现场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搭建的模型,研究了氧煤比、蒸汽煤比、碳转换率对气化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气有效成分随氧煤比的增加先急速增加后缓慢减少,在氧煤比为0.5时达到峰值。氧煤比低于0.5时,气化温度随着氧煤比的增加缓慢增长;氧煤比在0.5~0.9时,气化温度随氧煤比的增加剧烈增长;氧煤比高于1时,气化温度几乎不随氧煤比的增加而变化。考虑到气化温度不能低于煤种的熔融温度以利于炉内排渣,运行时应控制氧煤比高于0.6。合成气中有效成分(CO+H_(2))含量随蒸汽煤比的增加几乎呈线性降低,随碳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气化温度随蒸汽比和碳转化率的增加而降低。
朱莎弘杨欣华张双铭张扬张缦张建胜杨海瑞
关键词:合成气煤气化
灰化温度对准东煤灰组分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等离子低温灰化法和国标缓慢灰化法,在灰化终温T<200,500和815℃下,分别制备了3种准东煤的灰样,使用XRF,TG-DSC和XRD分析比较了灰化温度对灰组分分析的影响。实验发现,准东煤中Al,Si,Ti等在灰化过程中基本无释放,Na/Ca/Mg在500℃时有少量释放,在815℃时大量释放。中温灰与低温灰的矿物组分相似,主要区别是低温灰中的高岭石在中温灰中转变成了偏高岭石。低温灰中仍有部分未充分氧化的有机质。而高温灰与中、低温灰相比有明显差异。准东煤灰成分分析不宜采用现有国标中的缓慢灰化方法,而应使用等离子低温灰化法或者采用灰化终温不超过500℃的缓慢灰化法。
杨燕梅杨欣华刘青张海吕俊复
循环流化床锅炉多粒度多流态炉内喷钙脱硫技术被引量:13
2014年
在现有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脱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石灰石粒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炉内气固流态的多粒度喷钙脱硫技术.在保证床温、石灰石品质的前提下,使用气力输送向炉膛内喷入石灰石粉,使其煅烧爆裂后的粒度接近循环灰峰值粒度,以增加其在炉内的循环次数;同时,在给煤中掺混一定粒度的石灰石颗粒,使其处于湍动流化状态以延长停留时间.依托炉内流态,多粒度石灰石的配置给入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以实现CFB锅炉的深度脱硫.该技术通过在某330 MWe CFB机组测试检验,证明了脱硫效果优异.
李竞芨杨欣华张思海杨振森杨海瑞刘青
关键词:流态炉内脱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