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锰离子对Fenton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6年
- Fenton反应是生物体内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主要反应.Mn2+在体外可以参与类似反应生成.OH.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自旋捕捉-ESR技术比较了Mn2+参与类Fenton反应(Fenton-like reaction)与Fe2+参与Fenton反应的能力,利用芳环羟基化(aromatic hydroxylation)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Mn2+对Fe2+参与的Fenton反应的影响.利用电泳技术检测了上述反应产生的.OH对质粒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Mn2+与过氧化氢(H2O2)反应产生.OH的能力仅为相同条件下Fe2+的5%左右.但Mn2+可以在Fenton反应中明显促进.OH的产生.
- 于怀东项念杨扬邹国林
- 关键词:锰羟基自由基类FENTON反应氧化胁迫
- 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 曾庆源朱顺英杨扬尹艳邹国林
- 关键词:挥发油抗菌气相色谱-质谱法
-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 GC- 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 , 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 (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 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 ,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0.04 ~ 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 g/L.
- 朱顺英杨扬侯洁于怀东邹国林
- 关键词:青木香挥发油抗菌气相色谱-质谱法
- 源于盐生盐杆菌R1染色体DNA的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的灵敏方法-微量热
- <正>极端嗜盐菌是一类只能在高盐浓度下才能生长并维持其结构稳定性与完整性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属于古生菌域,目前又被广泛称之为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或第三生命。由于极端嗜盐古菌自身的特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独特重要性,是研究生命起源、进...
- 刘义杨扬朱建裕沈萍屈松生
- 关键词:古生菌基因启动子微量热热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Lys121-Ile的定点突变对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为检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两个结构域中的盐键的稳定性对UTI热变性可逆性的影响,将UTI中的Lys121突变成Ile以中断Glu69与Lys121之间形成的盐键,并命名为?UTI.然后对?UTI进行表达纯化和热解折叠实验.结果显示,?UT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复性后经园二色谱测定三级结构与UTI基本相似,酶学测定表明恢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热变性实验表明:在pH低于7.4的缓冲溶液中?UTI的热解折叠是可逆的,与UTI的结果(pH<4.2)相比,pH值提高了3.结合以前对UTI在酸性条件下可逆热解折叠而在中性与碱性条件下不可逆热解折叠的机制的研究结果,认为多结构域蛋白解折叠的曲线除考虑各个结构域单独形成的多个S曲线的叠加外,还要考虑到结构域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 范汉东杨扬晏润纬杨一兵郭建军邹国林
- 关键词: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突变热稳定性
- 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 杨扬朱顺英唐李斐刘德清黄敬华邹国林
- 关键词:挥发油抗菌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