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细胞癌
  • 4篇肺肿瘤
  • 3篇影像
  • 3篇肝脏
  • 3篇肝肿瘤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影像报告
  • 2篇原发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数据管理
  • 2篇数据管理系统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纤维瘤

机构

  • 15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杨光军
  • 14篇李振辉
  • 13篇张大福
  • 11篇高德培
  • 7篇董兴祥
  • 4篇王关顺
  • 4篇张治平
  • 3篇廖承德
  • 2篇封俊
  • 2篇丁莹莹
  • 1篇郑蕊
  • 1篇代佑果
  • 1篇杨军
  • 1篇李鹍
  • 1篇谭静
  • 1篇吴琳
  • 1篇王红波

传媒

  • 6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CT诊断(附14例报告)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PPMEC)CT表现。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4例PPMEC 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CT表现部位:中央型13例,外周型1例。大小及形态:病灶直径1~7 cm,12例病灶长径沿支气管走形。密度,强化及内部特征:平扫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5例内伴点状钙化,增强后轻中度强化,CT值增加范围约13~36 HU。病灶周围特征:5例位于段支气管内沿支气管生长,伴远端阻塞性炎症、不张及黏液栓。4例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PPME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征像具有一定特点:多位于叶或段支气管腔,平扫密度不均匀低,增强轻-中度强化,其长径沿支气管走形,常伴气道阻塞表现。
张大福李振辉高德培董兴祥杨光军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肠神经鞘瘤与间质瘤的CT征象鉴别诊断
2023年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肿瘤及同层主动脉/大动脉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观察病灶内有无粗大肿瘤血管,计算动脉期、静脉期标化密度(CT_(S-A)、CT_(S-P))、强化CT值(ΔCT_(A)、ΔCT_(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组坏死比例(38.5%)、粗大肿瘤血管比例(0%)、平扫密度[(29.00±8.57)HU]、平扫标化密度(0.71±0.23)、动脉期密度[(50.92±11.43)HU]、动脉期标化密度(0.16±0.05)、动脉期强化值[(21.92±11.85)HU]、静脉期密度[(76.08±19.56)HU]、静脉期标化密度(0.48±0.08)均低于GIST组。平扫密度阈值为34HU时诊断G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79.3%。结论瘤内是否存在粗大肿瘤血管、坏死能够将大部分GIS与GIST区分开来。联合平扫密度低及病灶内无粗大肿瘤血管的特征能提高GIS与GIST鉴别诊断准确率;另外,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等特征也有助于鉴别GIS与GIST。
董兴祥李清婉张大福张治平曾曙光李振辉杨光军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内容包括在2 mm薄层肺窗图上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果 35例病变直径均小于2 cm,35例均形态不规则、密度浅淡,细短毛刺征23例,僵硬细支气管充气征30例,空泡征29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膜凹陷征23例。结论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边缘欠规整,有小空泡、细短毛刺、僵硬的细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多层螺旋CT征象,这些征象有助于其定性诊断。
高德培李振辉张大福王红波杨光军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新型双能CT融合技术对肝癌TACE术后的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双能量融合CT图像在肝癌TACE术后叶1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TACE术后的26例肝癌患者,行肝脏CT常规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做术后评估,其中动脉期行双能扫描。使用两种后处理方法处理动脉期双能数据获得两组图像:A组图像由常规双能线性技术获得,B组图像采用新型双能量融合技术获得。以DSA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后处理方法对碘油沉积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病灶(活性区)的显示能力。结果:26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共检出病灶60个,其中15个病灶DSA无染色,45个病灶DSA有明显肿瘤血管和染色。新型融合技术(B法)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93.3%,高于常规融合技术(A法,71.1%)(X2=8.1,P=0.004);B法的特异性为93.3%,与A法(66.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1.5,P=0.221)。且B法与DSA的一致性较优(K=0.83,P=0.000)。结论:肝癌TACE术后,新型动脉期双能融合图像技术比常规双能量融合技术能更好显示碘油沉积缺损区和(或)周边区的强化病灶。
张大福李振辉杨光军王关顺廖承德丁莹莹
关键词: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LI-RADS MRI分类标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MRI分级诊断标准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肝脏病变患者的上腹部MRI资料,并根据LI-RADS分类标准对病变进行分析评估,并与临床客观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8例患者MRI共发现117个病灶,其中LI-RADS 1~5类病灶99个:1类和2类病灶25个,临床客观诊断结果均为良性(阴性预测值为100%);3类病灶3个,其中1个为HCC(阳性预测值为33.3%);4类病灶8个,其中5个为HCC(阳性预测值为62.5%);63个5类病灶中61个为HCC(阳性预测值为96.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6(P〈0.001)。若将LI-RADS 1~2类病灶归为阴性,3~5类归为阳性,LI-RADS对诊断HCC的总符合率为92.9%(92/99),敏感度为100%(67/67),特异度为78.1%(25/32),阳性预测值为90.5%(67/74),阴性预测值为100%(25/25)。若将LI-RADS 3类病灶排除,1~2类病灶归为阴性,4~5类病灶归为阳性,LI-RADS对HCC的诊断符合率为94.8%(91/96),敏感度为100%(66/66),特异度为83.3%(25/30),阳性预测值为93.0%(66/71),阴性预测值为100%(25/25)。结论:LI-RADS分类标准对HCC的MRI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提高MRI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张大福李振辉段学昆杨光军丁莹莹高德培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
LI-RADS CT分类标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CT分级诊断标准对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肝癌高危患者肝脏病变患者的上腹部CT资料,并根据LI-RADS分类标准对病变进行分析评估,并与临床客观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8例患者的CT图像共发现179个肝内病灶,其中LI-RADS 1~5类病灶共167个:1类和2类48个,临床客观诊断结果均为良性(阴性预测值为100%);3类4个;4类6个,其中2个病灶的术后病理结果为HCC(阳性预测值为33.3%);5类109个,其中103例为HCC(阳性预测值为94.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1)。若将LI-RADS 1~2类病灶归为阴性,3~5类病灶归为阳性,LI-RADS对诊断肝癌的总符合率为91.6%(153/167),检出HCC的敏感度为100%(105/105),特异度为77.4%(48/62),阳性预测值为88.2%(105/119),阴性预测值为100%(48/48)。若将LI-RADS 3类病灶排除,1~2类病灶归为阴性,4~5类病灶归为阳性,LI-RADS对肝内已检出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3.9%(153/163),检出HCC的敏感度为100%(105/105),特异度为82.8%(48/58),阳性预测值为91.3%(105/115),阴性预测值为100%(48/48)。结论:LI-RADS分类标准对HCC的CT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提高CT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李振辉张大福高德培王关顺段学昆杨光军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为肺周围性肿块(5/7),肿块常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有分叶、可见毛刺;1例为空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左肺上叶中央型肿块合并肺不张,与其它类型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仅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杨军李勤勍杨光军郑蕊廖承德
关键词:肺肿瘤透明细胞癌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MAF)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4例MAF的CT特征,患者平均年龄(37.8±11.0)岁。结果14例MAF病灶长径平均(10.2±3.9)cm,短径平均(6.7±2.3)cm;CT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无钙化灶;其中10例为卵圆形,2例为不规则形,1例圆形,1例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5例密度不均,其中2例可见伴气液平面,3例伴囊性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均为渐进性强化;5例病灶内动脉期可见肠系膜动脉分支穿行;14例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和腹腔积液征象。结论MAF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发生于年轻患者;肠系膜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少见囊变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
李振辉高德培吴琳董兴祥杨光军张大福
关键词:肠系膜
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5例CT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界清楚,分叶状。平扫CT值(31.3±5.9)HU,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增强后见低密度未强化区,4例有双肺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未合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一定的CT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李振辉董兴祥高德培王关顺杨光军张大福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结直肠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神经内分泌癌(NECs)的CT征象,以提高结直肠原发NECs的术前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2例原发性结直肠NECs患者和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CT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病变大小、肠壁增厚形式、平扫、增强CT值、肠周浸润情况、有无肠梗阻及其他器官转移等的差异。结果:与结直肠腺癌组比较,结直肠原发NECs组患者发病年龄小(t=3.634,P<0.001),两组在肠壁增厚形式、病灶大小、病灶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病灶发生部位、有无肠梗阻、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NECs发病年龄较轻,其CT表现为息肉/肿块样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动脉期表现为中度或显著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时,应考虑到结直肠NECs的可能,并可出现显著强化的肝脏转移病灶。
李振辉张治平董兴祥杨光军高德培张大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分泌腺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