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霏
- 作品数:31 被引量:17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器官微生理培养系统的中药肝-肾毒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器官微生理培养系统的中药肝‑肾毒性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将精密肝切片培养于所述微流控肝芯片之中,将3D生物打印的人源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球培养于所述微流控肾芯片之中...
- 刘婷杨依霏林嘉伟张亚李春吴哲夏冰齐莹
- 制何首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 <正>目的:目前,对于何首乌是否存在肝毒性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学术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由于不同需要服用何首乌后出现急、慢性肝损伤的临床文献报道。也见实验研究结果不一的文献报道。尽管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及成分至今仍不明确,但未见...
- 杨依霏徐启华贺蓉彭博李建荣
- 文献传递
- 番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提取物抗高尿酸血症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诱导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考察番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提取物抗高尿酸血症的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黄酮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1~12只,采用腺嘌呤(100 mg·kg^(-1))联合乙胺丁醇(250 mg·kg^(-1))连续灌胃7 d造模,同时给药治疗,其中阳性药组给予别嘌呤醇20 mg·kg^(-1),黄酮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黄酮提取物340、170、85 mg·kg^(-1)。第8天时,取大鼠血清及肝、肾、小肠组织测定尿酸、肌酐、尿素氮、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水平;评价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对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黄酮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肾脏和回肠中的尿酸水平;抑制血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和肝脏中的抗氧化活性;改善肾脏病理状态,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通过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得到了高尿酸血症大鼠的68个差异代谢物,多为脂质和氨基酸类化合物;黄酮提取物可显著回调SM(d18:1/20:0)、PC[18:0/18:2(92,12Z)]、palmitic acid和citrulline等差异代谢物的水平,调节与尿酸代谢密切相关的通路arginine biosynthesis、glycine, serine and threonine metabolism和histidine metabolism。综上所述,番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提取物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酸水平,提高抗氧化活性及改善炎性症状,可能与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调节血清脂质和氨基酸代谢有关。
- 陈娜李化孟晶杨依霏杨滨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代谢组学
- 黄药子水提物对小鼠肝毒性及其线粒体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抗氧化机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药子水提物(WED)对小鼠肝毒性,以及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分别ig给予WED 19.6,28.0和40.0 g·kg^(-1)连续给药14 d,检测肝系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组织中ATP、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总SOD酶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和Mn2+-SOD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WED 28.0和40.0 g·kg^(-1)组小鼠肝系数升高(P<0.01),WED 40.0 g·kg^(-1)组小鼠血清中ALP,GPT和GOT活性增加(P<0.05),WED 19.6,28.0和40.0 g·kg^(-1)组小鼠肝组织ATP含量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升高(P<0.05);WED 40.0 g·kg^(-1)组肝线粒体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Mn2+-SOD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WED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与ATP合成减弱、线粒体抗氧化损伤增强等相关,线粒体损伤可能是黄药子造成肝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
- 齐静侯红平张广平杨依霏马丽娜杨红叶祖光
- 关键词:黄药子肝毒性线粒体
- 基于药物代谢酶CYP3A4的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甘草苷的减毒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考察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1、甘草苷后对HepG2药物代谢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中3A4亚型的报告基因荧光活性、mRNA转录及蛋白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pGLuc-CYP3A4报告基因质粒与pcDNA3.1-hPXR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和甘草的单体成分对CYP3A4的激活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对CYP3A4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报告基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乙酰乌头碱能下调CYP3A4报告基因荧光强度(P<0.05),其中乌头碱下调能力最强,人参皂苷Rb1、Rc、Re、Rg1以及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均能上调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P<0.05、0.01),其中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上调能力最明显;同时乌头碱能下调CYP3A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能逆转乌头碱下调CYP3A4的能力(P<0.05、0.01)。结论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可上调CYP3A4的表达,减少乌头碱在体内蓄积时间,起到减毒的作用。
- 李晗张广平杨依霏张海静马梦陈腾飞叶祖光
- 关键词:乌头碱人参皂苷甘草苷CYP3A4配伍
-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
- 目的:平行比较气管灌注、尾静脉注射、雾化吸入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病理变化及指标验证,筛选出最佳大鼠肺纤维化的造模方法.方法:单次气管灌注组、多次气管灌注组、单次静注组、多次静注组、单次雾化组、多次雾化...
- 王鹤张广平侯红平高云航高双荣马梦张海静张钟秀陈腾飞苏萍宋玲杨依霏叶祖光
- 筋骨草总环烯醚萜对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筋骨草总环烯醚萜(iridoids in Ajuga decumbens,ADI)对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微球体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运动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法分析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或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5~80 mg·L-1ADI能浓度依赖性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微球体形成的数量和体积,减少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例(P<0.05,P<0.01)。10~40 mg·L-1ADI对乳腺癌MCF-7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ADI能明显降低p-ERK,p-Akt,干性标志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SRY相关的HMG盒转录因子-2(Sox-2)和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Ecat4或Nanog)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筋骨草总环烯醚萜能有效地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转移潜能等"干性"特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相关干性标志物表达有关。
- 彭博贺蓉韩靖雅杨依霏徐启华李建荣
-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
- 尪痹片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膝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观察尪痹片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家兔和大鼠模型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和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造模,兔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方式为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1))和盐酸氨基葡萄糖组(0.26 g·kg^(-1)),给药体积均选择为4 m L·kg^(-1),造模40 d后连续灌胃给药33 d;大鼠切除前交叉韧带造模方式为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g·kg^(-1))和盐酸氨基葡萄糖组(0.36 g·kg^(-1)),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1),造模60 d后连续灌胃给药31 d。每天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水。给药结束后,观察动物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周长,分别取膝关节进行病理检查,按照半定量分级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和统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尪痹片不同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模型家兔膝关节的活动度,显著减少膝关节周长;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均可明显抑制2种模型动物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结论:尪痹片对木瓜蛋白酶注射诱导家兔和前交叉韧带切除诱导大鼠骨关节炎动物膝关节的软骨、滑膜损伤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提示该制剂对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贺蓉杨依霏徐启华彭博韩靖雅李建荣
- 关键词:尪痹片滑膜盐酸氨基葡萄糖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祛风汤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祛风汤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得祛风汤10味中药相关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肛周湿疹的疾病靶点,并采用Venny 2.1.0在线软件作图工具平台获取两者交集基因;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祛风汤治疗肛周湿疹交集靶点PPI网络,并通过构建Hub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应用DAVID6.8数据平台对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注释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祛风汤“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主要活性成分。构建肛周湿疹小鼠模型,验证祛风汤治疗肛周湿疹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祛风汤共有135个活性成分,对应268个作用靶点,其中35个作用靶点与治疗肛周湿疹有关。PPI网络分析得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XCL8(IL-8)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267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得到60条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祛风汤可改善肛周湿疹小鼠皮肤损伤,减少局部炎症浸润;祛风汤能减少肛周湿疹小鼠血清IL-6含量(P<0.05),下调湿疹皮肤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P<0.05)。结论:祛风汤治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发挥疗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
- 霍旺李晗曹科叶宇飞徐慧岩肖新凯刘莉宋玲高云航杨依霏
- 关键词:肛周湿疹祛风汤NF-ΚB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
- 一种用于中药肝毒性评价的基于微流控体系的精密肝切片培养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药肝毒性评价的基于微流控体系的精密肝切片培养模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基于微流控培养体系的建立,所述微流控培养的步骤为:PET膜的底面经黏附蛋白预处理后,接种HUVECs细胞,12...
- 刘婷杨依霏夏冰赵春晖李春宫平齐莹赵晓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