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婧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扫描电镜
  • 3篇槲蕨
  • 3篇濒危
  • 2篇生理响应
  • 2篇配子
  • 2篇配子体
  • 2篇濒危原因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形态发育
  • 1篇叶片
  • 1篇原叶体
  • 1篇蔗糖
  • 1篇蔗糖浓度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气孔
  • 1篇中华水韭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殖发育

机构

  • 7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黑龙江职业学...
  • 1篇建德市林业科...

作者

  • 7篇李婧
  • 6篇刘保东
  • 2篇王欣
  • 1篇关旸
  • 1篇刘婷婷
  • 1篇严岳鸿
  • 1篇范海翔
  • 1篇关维元
  • 1篇连永权
  • 1篇李范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方水韭对人工污水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不同浓度的污水对长势基本相同的成熟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植株进行处理,研究其在5,10,20倍浓度污水胁迫2~14 d的6项生理指标,即叶片的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光和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方水韭在5倍和10倍浓度污水胁迫下的耐受性较好,在20倍污水胁迫下的耐受性较差,各项生理指标均显示出较大的损伤。根据污水胁迫强度及生态实际,笔者认为,污水胁迫不是造成东方水韭营养体濒危的主要原因。
盛玉辉关维元徐永星李婧刘保东
关键词:生理指标濒危原因
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该研究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为研究对象,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以期从三维立体角度揭示槲蕨配子体各发育阶段中的一些精细结构,为进一步补充部分经典形态学理论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槲蕨孢子萌发过程中原叶体母细胞的初生假根存在两条同时生长的现象。(2)槲蕨配子体的假根膨大及分叉现象普遍,且具有2层细胞壁,基部呈圆孔状结构。(3)槲蕨的原叶体腹面及边缘处毛状体非常发达,且乳突状单细胞毛状体和针状单细胞毛状体混生。(4)精子器释放精子时,盖细胞前后呈不同开裂状态。(5)发现精细胞向游动精子转化可能的限制性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膜表面附着有碎屑状物质。(6)观察到腹沟细胞的解体过程是从近颈卵器开口处的细胞膜开始逐渐向四周及其后下方扩展。(7)发现了颈壁细胞在排列顺序和数量上都不稳定的畸形颈卵器、体积正常但无法区分雌雄的性器及体积显著增大呈锥形的泡状败育性器。
梅红雪顾钰峰李婧王欣王欣
关键词:槲蕨配子体发育扫描电镜
植物气孔原始形态—“前气孔”的发现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植物气孔(stomata)的起源演化,本文以槲蕨(Drynaria roosii)原叶体及幼孢子体的第一枚叶片、满江红(Azolla pinnata)孢子体叶片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各自的气孔及类似气孔的超微立体精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槲蕨幼孢子体气孔有2个保卫细胞,满江红孢子体气孔仅有1个保卫细胞,而槲蕨原叶体上发现的类似气孔结构,由1个保卫细胞和中间的狭缝组成,不具有真正的孔,本文将其命名为前气孔(prestoma),并对前气孔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探讨陆地植物气孔起源及系统演化提供溯祖形态依据。
邓里涛李婧严岳鸿严岳鸿
关键词:原叶体扫描电镜
槲蕨生殖发育及其与蔗糖浓度关系的研究
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是水龙骨科槲蕨属的一种附生植物,其根状茎可入药,是中药骨碎补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已经得到国家药品监督局颁发的中药二类新药证书,并投入生产,其市场需求较大。...
李婧
关键词:槲蕨人工繁殖生殖发育蔗糖浓度
文献传递
中华水韭孢子囊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半薄切片法,连续观察了极度濒危级(CR)植物中华水韭大小孢子囊的发育过程,以期从无性生殖的角度,为探讨其濒危原因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根据。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的大小孢子叶相间排列,无混生孢子囊。(2)隔丝为孢子供给营养,其体积直接影响孢子的大小、产量和育性。(3)大小孢子囊都近半数败育,小孢子囊为整齐发育,大孢子囊为不整齐发育。(4)大小孢子囊均无柄,且都不存在开裂结构,只有孢子囊壁腐烂后才能散播孢子。研究认为,中华水韭的濒危与孢子囊的发育特征密切相关,孢子囊的高频率败育、没有开裂结构以及对环境的依赖,是造成中华水韭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与近缘类群孢子囊的比较,发现仅水韭孢子的散播借助外力,对生境要求较高,即验证了水韭古老的系统学地位,同时说明水韭更具有监测生境地区环境指标的能力。
李婧连永权李范刘保东
关键词:中华水韭濒危原因
三种湿地濒危水韭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5
2015年
为进一步研究水韭濒危原因,选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和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将3种水韭栽种于盆中,使其健壮植株自然失水,比较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多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种水韭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对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都上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下降,保护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种濒危水韭的抗干旱能力最强的是中华水韭,其次为东方水韭,最弱的为云贵水韭;3种水韭都能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短期的干旱不是中国水韭濒危的主要原因。
李婧关旸范海翔刘婷婷刘保东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响应
槲蕨生殖方式新观察-“绿色瘤状体”的发生被引量:1
2021年
生殖方式对揭示植物界个体发育、种族延续以及探究植物界各大类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常规条件下培养的槲蕨(Drynaria roosii)配子体为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发现了配子体表面着生有可发育为新植株的绿色瘤状体,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及剖面,结果表明:绿色瘤状体着生于配子体中肋处,背腹面均有分布且大小不均;形状不规则,表面密布毛状体和鳞片;绿色瘤状体结构简单、不具维管束,细胞内部具有直径3-10μm的光滑圆球;已形成的瘤状体可以继续分裂产生新的小瘤状体。通过与有性生殖等方式比较,本文认为该结构的形成很可能是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并将此结构命名为绿色瘤状体(green tuberculate body, GTB)。
林晓艳王欣李婧刘保东
关键词:槲蕨配子体扫描电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