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爱斌
-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海鞘幼体微量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鞘幼体微量组织样品总RNA的提取方法,涉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主要步骤包括:钨针分离微量组织样品;超声波破碎裂解;乙醇沉淀总RNA;乙醇和Tris缓冲液洗涤总RNA;无RNase的水洗脱总RNA。利用实...
- 李世国战爱斌程佳威李茜
- 文献传递
- 海鞘生物黏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海鞘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幼虫期可以通过头部前端的乳突结构快速并暂时性的附着于水下基质表面,之后相继发育出壶腹、黏附突起、匍匐枝等特异性黏附器官,实现成体的永久性黏附。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些特化的器官及其涉及的复杂黏附与调控机制给海洋生物污损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从材料学角度上看,海鞘黏附机制为水凝胶或高效防污表面等新型仿生材料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全面综述了海鞘幼体和成体两个阶段的黏附特征和机制,以及海鞘生物污损防控与仿生材料应用研究进展,并针对海鞘生物黏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从黏附组织器官的研究拓展、黏附蛋白质的鉴定与分析、特异性抗海鞘黏附材料设计、基于分子层面的海鞘黏附仿生研究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抗污损及仿生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 程佳威李世国李茜战爱斌
- 关键词:生物黏附仿生
- 淡水入侵生物沼蛤的污损机制与防污措施研究进展
- 2023年
- 沼蛤是一种典型的淡水入侵贝类,能够利用其分泌的足丝牢固黏附在多种水下基质表面,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损问题。沼蛤污损不但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也给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水产养殖等行业带来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球水生态系统安全和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潜在威胁,相关防污工作亟待开展。欲从根本上解决沼蛤污损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和污损机制的深入解析,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污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沼蛤污损生物学特性、污损机制和防污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沼蛤生物污损发生的主要机制如足探测识别、足丝黏附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也从物理、化学、生物和防污材料等角度阐述了现有的沼蛤污损控制措施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沼蛤生物污损现象,为揭示其作用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污措施、维护水生态系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综述内容对于水下仿生材料研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朱佳兰李世国张颖战爱斌
- 关键词:生物入侵
- 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
- 一种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包括:获取甲藻孢囊破碎液;以其为模板,以序列为GTCCGCCCTCTGGGTG的核苷酸为外引物上游引物,以序列为TCGCAGTAGTSYGTCTTTAAC的核苷酸为外引物下游引物,进行第一...
- 董燕红战爱斌高养春方宏达李海涛
- 文献传递
- 用于检测淡水环境中沼蛤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及试剂盒
- 一种用于检测淡水环境中沼蛤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及试剂盒。本发明针对沼蛤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I基因),开发获得了物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优化了荧光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使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物种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同时...
- 战爱斌黄雪娜夏志强李世国熊薇
- 文献传递
- 一种淡水水体环境DNA被动取样装置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水体环境DNA被动取样装置及其应用。所述被动取样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和固定支架;支撑结构为圆环状筒体,其中心空筒与固定支架配合;支撑结构的圆环筒体的底部密封,上部配合有盖子,用于盛放吸附材料;圆环筒体的...
- 战爱斌李世国杜珣熊薇
- 典型污染河流生态系统的轮虫类空间分布特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河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尤其是营养元素的汇入,河流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针对河流污染带来的河流健康问题,本研究以重度污染的海河流域平原区河流为研究对象,以浮游轮虫为例研究重度污染河流中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
- 熊薇黎洁单保庆王卫民战爱斌
-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退化轮虫
-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倪平董燕红朱艾嘉李海涛熊薇浦传亮战爱斌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红树林互花米草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
- 一种杀灭灾害生物沼蛤的微囊化饵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杀灭灾害生物沼蛤的微囊化饵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所述饵料成分包括可食用的饵料壁材以及包裹在其内部的杀灭制剂芯材;饵料壁材主要成分为可食用的壳聚糖、海藻酸钙、硬脂酸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氢化植物油和蜂蜡的混合...
- 李世国战爱斌黄雪娜熊薇
- 文献传递
- 中国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和热点:物种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 2024年
- 海洋生物地理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理分布时空格局、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稳定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物种分布模型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变化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对于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国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供了物种分布模型的定义、类型、发展历程及相关重要数据库;整理分析了中国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部分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全球变化下海洋生物分布区变化、海洋生物谱系地理结构、海洋生物入侵、种群连通性、海洋保护规划、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生物对极端环境适应、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和海水养殖规划等。本文同时对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改进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性,提出要强化环境和生物数据库建设,加强海洋生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本综述对于今后我国海洋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尤其是物种分布模型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 董云伟鲍梦幻程娇陈义永杜建国高养春胡利莎李心诚刘春龙秦耿孙进王信杨光张崇良张雄张宇洋张志新战爱斌贺强孙军陈彬沙忠利林强
- 关键词: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