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蕊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气候
  • 3篇四川盆地
  • 3篇盆地
  • 3篇干旱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干旱
  • 2篇MCI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信息扩散
  • 1篇信息量法
  • 1篇汛期
  • 1篇云顶高度
  • 1篇灾情
  • 1篇灾情评估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数

机构

  • 19篇四川省气候中...
  • 5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四川省气象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19篇孙蕊
  • 7篇王春学
  • 6篇邓彪
  • 5篇刘佳
  • 4篇陈文秀
  • 4篇马振峰
  • 4篇张顺谦
  • 3篇卿清涛
  • 2篇王晓云
  • 2篇郭海燕
  • 2篇张强
  • 2篇李小兰
  • 1篇刘倩
  • 1篇杨康权
  • 1篇刘佳
  • 1篇赵鹏国
  • 1篇徐金霞
  • 1篇徐金霞
  • 1篇孙昭萱
  • 1篇甘薇薇

传媒

  • 5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7—2021年四川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构建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开展干旱监测和干旱评价业务服务的基础。基于1997—2021年四川省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以及各县(市、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资料,通过改进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中的季节调节系数,形成改进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odifi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_(m));再结合历年干旱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修订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并识别出四川省历年区域性干旱过程51次,然后再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区域性干旱过程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2021年四川省发生区域性干旱过程的持续日数呈现出“先变短再增长再变短”,平均影响范围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平均强度和综合强度呈现出“先减弱再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平均年干旱过程累积日数总体呈现盆地多于盆周山区、盆周山区多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特征。年累积MCIm距平EOF分解空间型存在全区一致特征,同时也存在南北反位相特征。四川省可划分为6个区域性干旱气候区,2009—2015年各区年累积MCI_(m)周期变化比2001—2008年更明显。改进后的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的干旱过程与干旱灾情更为吻合,更能准确反映四川省干旱发生的实际状况。
蔡怡亨李帅张强邓彪邓彪孙蕊
基于GIS的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划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分析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构建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利用GIS工具完成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诱发滑坡泥石流前期15 d平均有效雨量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分地区和攀西地区南部,较小的地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和盆地中部。(2)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东部是降水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最高区域,盆周山区、攀西地区以及阿坝州东部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在较高及以上,中等以上承灾体脆弱性等级基本位于盆地地区,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脆弱性等级大多在中等以下。(3)风险区划显示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与四川省滑坡泥石流活动情况一致。
孙蕊孙蕊郭海燕徐金霞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划信息量法
1981-2019年四川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1年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 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_(2.5)和PM_(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孙蕊孙蕊张亮马振峰刘佳
基于部分气象条件的北京规划方案比较研究
气象环境对于城市密集地区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需加强对城市及局地气象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本文结合城市尺度边界层大气数值模式对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
孙蕊王晓云刘倩
关键词:数值模拟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相似度指标及其与灾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19912018年灾情资料,构建了一个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相似度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时包括重合率项、降水量项和降水日数项的相似度指标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历史资料库中筛选出相似过程,并且随着重合率的增大,相似度与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差值的拟合度也逐渐增大,当重合率超过70%时,拟合度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相似度指标与受灾人口差值、农作物受灾面积差值和直接经济损失差值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线性拟合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灾前、灾中灾情预评估和灾后灾情的快速评估。
周斌王春学张顺谦邓彪陈文秀孙蕊
关键词: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灾情评估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及修订被引量:19
2019年
使用1991—2013年四川省156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干旱灾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建立了实际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标准,进而分析了MCI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投影寻踪方法对MCI指数进行修订。结果表明:选择农作物受灾面积、社会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建立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很好的表征干旱灾害的综合损失情况。适用性分析表明,基于MCI的干旱等级评估准确率普遍偏低,其中实际发生特旱21次,而MCI评估结果达115次。MCI指数对旱情等级评估偏重,这可能与四川省灌溉和供水能力逐渐提高有关。以灾害灰色关联度为参考序列,利用投影寻踪方法揭示MCI各个分量对实际旱灾的影响,找到最优投影方向,建立了MCI指数的修订系数。修订后的MCInew较MCI对旱灾等级的评估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对特旱评估的准确率从16.5%提高到62.5%,个例分析也表明MCInew与实际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吻合。
王春学王春学张顺谦陈文秀
关键词:MCI灰色关联投影寻踪
2022 年夏季四川省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2023年
基于1961~2022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及平均气温资料,对2022年四川省高温和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监测分析和区域性过程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四川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3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2)2022年夏季共出现4段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28日的区域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年度高温过程累积强度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位,弱于2006年。(3)2022年夏季四川省共出现3段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范围广,中旱以上天数多,综合站次百分比位列历史同期最大。其中8月7~26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综合强度等级为“强”,排历史第24位,未能进入历史前10,但超过2006年6月10日~7月9日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从影响范围看,此次过程的干旱站点数量排历史同期第2位,范围均比2006年夏季的两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广。
孙蕊孙蕊王顺久邓彪王春学蔡怡亨
关键词:高温干旱
1991~2020年四川省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业务应用评估
2023年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邓彪王顺久王春学孙蕊
四川省干旱损失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四川省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1991—2019年各县旱情资料,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分析了10a、50a一遇干旱的持续天数、经济损失率、人口受旱率和农作物受旱率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DP)的极值(POT)模型分析了四川7个干旱气候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最大经济损失率(PML)。结果表明:(1)10a重现期干旱持续天数,盆东北、盆中以及盆地西部山区相对较少在60~80d,攀西地区西部、盆地南部、龙泉山脉相对较多在100d以上;50a重现期干旱持续天数,盆地嘉陵江、涪江流域、都江堰灌区、甘孜州中部以及川西高原西北部相对较少在90~120d,攀西地区、甘孜州西南部和中部、盆地南部等局部地区在150d以上。(2)10a和50a重现期农作物受旱率,川西高原北部、盆东北和盆中均偏高,分别大于60%和90%;攀西地区和成都平原等地区相对偏低,均小于60%。(3)10a和50a重现期人口受旱率川西高原和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别在60%和80%以上。(4)10a和50a重现期干旱经济损失率,攀西地区、盆地西部(成德绵、雅乐眉)和南部(宜宾、自贡)均偏小,分别在3%和5%以下;盆东北、盆中和川西高原均相对而言偏高,其中盆东北局地、甘孜州西北部分别大于10%和20%。(5)在不同置信水平下,Ⅳ区(盆地东北部)和Ⅴ区(甘孜州北部和阿坝州中西部)的PML相差较大且明显高于其它5区,最大分别为28.5%和38.6%;Ⅶ区(甘孜州南部和攀西地区北部)的PML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相差最小且均小于其它区域,最小为3.1%;Ⅰ区(成都平原区)的PML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均处于偏小位置且整体相差不大。
孙蕊孙蕊张顺谦陈文秀
关键词:信息扩散广义帕累托分布
攀西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气候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4—2020年攀西地区林火发生次数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波动增加;2015—2020年火灾次数显著下降,但过火面积呈增加趋势,攀西地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带,且多集中在丘陵的边缘地带。攀枝花市是林火频发区,凉山州次之。不同级别林火对不同时期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火险期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连续无降水日数的相关性显著,而非火险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和平均风速的相关性较高,各气象要素与林火的逐月滞后相关也存在差异,表明前期气温、降水通过影响地面可燃物进而影响林火发生,持续性的干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空间相关显示,林火次数与气温、蒸发、连续无雨日数的高高值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降水、相对湿度与林火的低高值聚集在北部的山原区,平均风速、干旱指数与林火的低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在西部山原区,表明攀西地区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的高温干旱使林火呈现聚集效应;而攀西区域南部的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少火源较少,虽然是高温干旱区,也未出现林火聚集效应。
刘佳郭海燕刘佳郭海燕甘薇薇李政旸孙蕊罗玉
关键词:森林火灾气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