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红叶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合金
  • 4篇增材制造
  • 3篇力学性能
  • 3篇铝合金
  • 3篇力学性
  • 2篇电弧
  • 2篇显微组织
  • 2篇AL-CU-...
  • 2篇GTAW
  • 1篇双丝
  • 1篇气孔
  • 1篇组织及力学性...
  • 1篇V
  • 1篇P-
  • 1篇C-

机构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齐铂金
  • 5篇从保强
  • 5篇孙红叶
  • 3篇赵罡
  • 1篇苏勇
  • 1篇彭鹏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技术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l-6.3CuAC-GTAW电弧增材成形的气孔控制被引量:13
2017年
采用AC-GTAW工艺进行Al-6.3Cu铝合金电弧填丝单道多层成形试验,针对不同热输入、空气和氩气两种环境及不同送丝速度条件,研究过程参数及环境气氛对成形件内部气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对气孔的影响最大,控制热输入能减少试件中气孔数量和大小;在适当控制热输入条件下,采用氩气环境和低送丝速度可显著减少内部气孔缺陷。试验发现,I=125 A,vTS=0.30 m/min,氩气环境下,vWFS=2.0 m/min时,气孔数量最少,尺寸最小。
从保强孙红叶彭鹏齐铂金赵罡丁佳洛
关键词:铝合金增材制造气孔
Al-Cu-Mg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受限于铝合金商业丝材的种类,目前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二元铝合金方面。本研究团队采用双丝电弧增材制造工艺,获得了不同合金组分的三元Al-Cu-Mg铝合金构件,并针对其成形、组织及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过程工艺参数,可获得良好构件成形;通过控制合金元素组分,可以实现对构件力学性能的有效调控;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为深入研究多元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奠定了基础。
祁泽武从保强齐铂金齐铂金张睿泽
关键词:AL-CU-MG合金力学性能
Al-6.3Cu铝合金电弧填丝增材制造成形与组织性能被引量:18
2017年
采用HPVP-GTAW电弧作为热源进行Al-6.3Cu合金的电弧填丝增材制造,试验研究送丝速度和运动速度对成形层高和层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常规VP-GTAW和HPVP-GTAW两种热源对构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协调调节WFS和TS可在获得良好成形外观的同时实现对构件尺寸的有效控制;Al-6.3Cu合金构件内部组织呈现出典型层状分布特征,且各部位组织特征相类似,主要由等轴晶粒组成;原始状态下WAAM构件具有很好的塑性,但其强度较低,与常规VP-GTAW相比,HPVP-GTAW有助于提高增材构件的强度。
孙红叶从保强苏勇齐铂金祁泽武王强
关键词:铝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铝合金双丝VP-GTAW增材构件组织和性能被引量:8
2017年
以Al-6.3Cu和Al-5Mg为填丝材料进行铝合金双丝VP-GTAW增材制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丝VP-GTAW制备试样可提高成形效率,且成形稳定;通过调节2种丝材的送丝速度可以获得不同主要合金元素含量的Al-Cu-Mg合金,合金组织主要由柱状晶和等轴枝晶组成,且呈非均匀分布特征,调节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可实现对铝合金试样性能的控制。原始状态下铝合金试样的显微硬度(HV)为900~1000 MPa,抗拉、屈服强度分别可达286和183 MPa,但塑性较差,仅为4.5%。
孙红叶从保强从保强齐铂金赵罡齐铂金
关键词:AL-CU-MG合金
Al-6.3Cu铝合金电弧填丝增材制造成形、组织及力学性能
电弧填丝增材制造(Wire+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技术是一种以非熔化极、熔化极或等离子电弧作为热源,通过不断熔化丝材,逐层堆积成形的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沉积...
祁泽武从保强齐铂金赵罡孙红叶
关键词:铝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