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君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生态
  • 3篇红线
  • 2篇生态保护
  • 2篇时空分异
  • 1篇地形
  • 1篇新区
  • 1篇源地
  • 1篇山地城市
  • 1篇生态价值
  • 1篇生态价值评估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效益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损益
  • 1篇起伏地
  • 1篇起伏地形
  • 1篇气温
  • 1篇气象

机构

  • 7篇重庆市环境科...
  • 7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市环境保...

作者

  • 9篇何君
  • 4篇李月臣
  • 3篇雷波
  • 3篇刘贤
  • 2篇杨春华
  • 1篇刘德绍
  • 1篇李军
  • 1篇郑莉
  • 1篇李建辉
  • 1篇李剑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三峡生态环境...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GIS与InVEST模型的重庆市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经济效益损益研究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化开发建设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手段对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可为权衡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损失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
何君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经济效益城镇化
文献传递
生态红线保护下的两江新区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拟及生态价值评估被引量:19
2017年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为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情景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类价值系数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度及变化度.结果表明:(1)采用CLUE-S模型对两江新区的未来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模拟效果较好(Kappa系数达到0.82以上),模型的普适性较好.(2)生态价值敏感度结果表明两江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结果的可信度高.(3)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面积增加量大于自然增长情景,城镇和工矿用地则相反,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城镇扩张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4)2014年现状、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和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约为10.53×108、10.50×108和10.88×108元,两种未来情景下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明显,林地、水域服务价值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5)林地和水域的生态价值变化度表明其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研究显示,CLUE-S模型进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使其在城市规划、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中得到实际运用,在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
朱康文雷波李月臣何君何君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CLUE-S模型两江新区
重庆市景观格局脆弱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重庆市景观格局脆弱性评价模型,本研究结合空间自相关Moran's?Ⅰ指数分析重庆市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探讨影响脆弱性强弱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低度脆弱区占比超过全市面积的50%,景观脆弱性整体较低;Moran's?I值为0.28,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呈现聚集状态;较高及以上脆弱区主要集聚在人类活动较活跃、各类景观交错分布的地区,低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各类景观较连续分布、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景观脆弱性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值均在中度及以上,景观脆弱区空间分布与景观空间分布状况、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何清清李月臣何君朱康文
关键词:I灰色关联度分析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重庆市环保局公布的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小时实测数据,对2014年重庆外环内区域臭氧浓度时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分析NO_2,CO、降雨、气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存在明显时间分异:季节性差异明显,浓度表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浓度月变化趋势与气温月变化趋势类似,峰值浓度出现在7月;在旬变化中臭氧浓度在节假日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浓度周变化规律显著,总体而言,周一至周三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周四至周五臭氧浓度持续下降直到周六、周日出现小幅上升;在日变化中,臭氧浓度白天大于夜间,于下午16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夜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空间变化规律上,主城核心区解放碑一带臭氧浓度最低,随距离向外逐渐增大,缙云山最大,巴南次之。臭氧浓度与其前体物NO_2,CO呈高度负相关,与气象要素气温正相关性显著,降雨对其影响较大,呈负相关。
刘贤李月臣李月臣何君祝汉收
关键词:臭氧浓度前体物气象要素
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为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山地城市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与水土流失面积以验证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并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各强度类型之间时空变化来源与去向及其与下垫面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面积与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一致;重庆市2000—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敏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20 676.10,1 995.89km2,水土流失极强度和土壤侵蚀极敏感区面积增幅分别为63.08%,59.1%,且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域并不一定发生极强程度的水土流失;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降级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地区,土壤侵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北部山区,其时空分布格局与降雨侵蚀力高度一致;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Index of soil erosion potential danger,SEPDI)最大,其次是草地、林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总体上SEPDI值随着海拔和坡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年间,局部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恶化趋势比较明显,但研究区土壤侵蚀整体情况有所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何君李月臣朱康文刘贤
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以解决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生态保护红线无法落地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县域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体系,对红线划定、特殊区域扣除以及边界核定等方面的具体方法进行明确。在立足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问题,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对生态重要性评估方法进行参数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山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满足县域尺度的精度要求。提出红线划定成果与多部门数据相结合,既保障了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又解决了红线划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本研究提出的划定方法得出九龙坡区的生态红线面积为95.47 km^2,主要包含"四山"管制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重要性评价的区域等。划定结果符合九龙坡区的实际情况,能够保障九龙坡区的生态安全,表明研究提出的县域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对于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红线落地问题效果很好,划定方法在重庆市及西南山区的其他区县均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供全国其他地区的县域尺度红线划定工作借鉴和参考。
朱康文雷波何君杨春华李建辉郑莉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在管理方面的不足,在充分考虑红线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在G IS平台的基础上采用B/S模式,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G IS应用框架构建了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突出了4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生态保护红线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的显示、查询功能;(2)判别某个点/线/面是否在红线范围内并形成W ord格式的判别报告,对于监察、环评审批等实际工作具有重要作用;(3)区县红线数据的实时更新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滞后的问题,极大促进了系统使用的时效性;(4)用户分层次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上传混乱、数据被篡改、用户被无故删除等情况出现。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理系统不具有唯一性,它可以适用于其他省(直辖市),因此对于其他省(直辖市)生态红线管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管理系统在项目落地、环评审批、生态环境监察等实际部门工作中已体现出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工作科学高效地完成。
朱康文雷波何君刘德绍李剑
重庆市冬季PM(2.5)输送特征及污染源地解析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GDAS)和PM_(2.5)实测浓度数据,使用HYSPLIT模型和Trajstat插件的聚类方法和聚类统计模块对2015年12月-2016年2月间到达缙云山空气质量监测站的28个不同气流高度气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Arc GIS软件计算气流速度和气流密度,以分析山体对PM_(2.5)跨区域输送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缙云山PM_(2.5)潜在源贡献率和轨迹权重浓度。结果表明:重庆主城主要受西部气流影响,主城PM_(2.5)异地源多来自该方向;高大山体会减缓气流运行速度,增大气流轨迹密度,阻碍PM_(2.5)的跨区域传输,PM_(2.5)浓度、输送速度和输送方向等会发生改变,山地城市PM_(2.5)浓度受气流输送影响小于平原城市;铜锣山以西重庆段是缙云山PM_(2.5)的极重要源区,源贡献率达到80%以上,重要源区多在四川与重庆接壤区域,横断山脉部分区域气流潜在源贡献率较高。PM_(2.5)的PSCF和CWT分布区域类似,气流轨迹浓度最大值区多位于极重要源区,随着源区重要性等级的减弱,浓度也逐步降低。
刘贤李月臣李月臣祝汉收
关键词:HYSPLIT山地城市
起伏地形对气温时空分布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基于GIS技术等分析起伏地形下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农业区划及气候变化等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重庆市为例,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历年平均气温资料,通过在气温与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建立模型,并在GIS平台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100m×100m)对气温空间分布进行定量估算和三维模拟。[结果](1)近40a内不同年代际的平均气温与诸多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2)近40a内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3)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近40a内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表现为:渝东南>渝东北>渝西。[结论]起伏地形下气温的空间分布与诸多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利用GIS的三维模拟技术能够直观鲜明的体现出起伏地形下气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周梦甜李军李军何君
关键词:起伏地形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