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正华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镀镍
  • 2篇铝基
  • 2篇化学镀
  • 2篇化学镀镍
  • 1篇镀镍层
  • 1篇前处理
  • 1篇耐蚀
  • 1篇耐蚀性
  • 1篇结合力
  • 1篇化学镀镍层
  • 1篇
  • 1篇
  • 1篇表面形貌

机构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孙硕
  • 2篇马正华

传媒

  • 2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预化学镀镍时间对铝基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揭示试样的显微形貌随预化学镀镍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试样的显微形貌、镀层的结合强度及耐蚀性能的相关性。方法以预化学镀镍时间为变量,通过化学沉积方法制得化学镀镍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预镀层及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热震试验、弯曲试验和划格试验测试镀层的结合力,并对化学镀镍层与铝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进行评价。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镀层在模拟燃料电池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随着预化学镀镍时间的延长,颗粒尺寸不断增大,预化学镀镍层形貌先逐渐变得均匀、致密,之后又变得粗糙不均匀。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预化学镀镍时间在5 min时,所得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最平整,结合力最好,耐蚀性最佳。
孙硕宋贡生马正华
关键词:铝基化学镀镍表面形貌结合力耐蚀性
铝基化学镀镍浸镍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铝基表面欲获得结合力好的镀层,关键在于前处理工艺的选择。尽管浸锌法是目前研究较多、效果较好的前处理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而浸镍法可以避免这些不足,有望取代浸锌法。较详细地阐述了浸镍法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并将文献中涉及的浸镍法分为活化浸镍、碱性预镀镍和二次浸镍。活化浸镍液中一般不含还原剂,主要通过置换反应生成一层具有催化作用的镍,进而促使化学镀过程中镍紧密均匀地沉积;碱性预镀镍则是通过含有还原剂的镍盐溶液,在铝基表面预化学镀上一薄层镍,其原理与化学镀镍相同。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浸镍法及其组合处理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指出了浸镍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一,简化工艺,用一次浸镍法代替二次浸镍法;其二,无毒、低污染,研发出无氟浸镍液;其三,获得高性能,即优化浸镍液配方,使得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更好。
孙硕宋贡生马正华
关键词:化学镀镍前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