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新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活性
  • 3篇学成
  • 3篇细胞
  • 3篇细胞毒
  • 3篇细胞毒活性
  • 3篇化学成分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实验教学
  • 2篇活性研究
  • 2篇教学
  • 2篇海洋真菌
  • 2篇次级代谢
  • 2篇次级代谢产物
  • 1篇多样化教学
  • 1篇多样化教学方...
  • 1篇虚拟仿真技术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化学实验
  • 1篇药学专业
  • 1篇药学专业英语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1篇马新华
  • 9篇张永红
  • 3篇王志彪
  • 3篇周芳
  • 2篇钟添华
  • 2篇吴莺
  • 2篇李鹏
  • 1篇邵宗泽
  • 1篇张磊
  • 1篇石冬梅
  • 1篇陈永胜
  • 1篇骆祝华
  • 1篇陈晓乐

传媒

  • 4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SMAC策略指导下深海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以OSMAC策略为指导,研究深海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对其燕麦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中与原始培养基具有差异的部分进行靶向分离,共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丁内酯类化合物butyrolactone-Ⅰ(1)、butyrolactone-Ⅲ(2)、butyrolactone-Ⅱ(3)、2-O-methylbutyrolactone-Ⅱ(4)、萘类化合物methyl-6-acetyl-4-methoxy-5,7,8-trihydroxy-naphthalene-2-carboxylate(5)、吡喃酮衍生物pyrophen(6)和阿魏酸(7)。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7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表现出了较强的增值抑制作用,IC_(50)在1.18~1.34μg∙mL^(-1)。
彭艾左满王乾军张帆胡佳胡茂军沈锦煌钟添华骆祝华马新华
关键词: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
厦门老鼠簕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探究厦门老鼠簕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的小鼠体内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康艺巧吴莺冯是标杨娜娜罗犇马新华张永红
关键词:抗炎镇痛
2株海洋来源真菌共培养产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2株海洋来源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与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MXH-17的共培养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2株真菌共培养发酵产物的差异部分进行靶向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初步评价其细胞毒和抑菌活性。结果以大米静置共培养作为目标培养模式进行大量发酵,经过目标化合物靶向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二聚萘并-ɣ-吡喃酮类化合物Asperpyrone A(1)、Fonsecinone A(2)、Asperpyrone C(3)、Aurasperone A(4)、Dianhydro-aurasperone C(5)和异色酮类化合物(7S,8S)-sclerotinin A(6)。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现出弱的抑菌活性,MIC为39.7μmol/L。结论共培养刺激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是提高微生物化学多样性的潜在有力工具,本研究从海洋来源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与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MXH-17的共培养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单菌培养中未发现过的5个二聚萘并-ɣ-吡喃酮类和1个异色酮类化合物。
马新华杨娜娜陈凤冯是标钟添华骆祝华邵宗泽张永红
关键词:海洋真菌抑菌活性
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对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葫蔓藤根茎的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9个吲哚类生物碱,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钩吻碱甲(1)、钩吻素子(2)、葫蔓藤碱乙(3)、钩吻氯碱(4)、19-(S)-羟基二氢钩吻氯碱(5)、钩吻碱戊(6)、19-(S)-钩吻醇碱(7)、19-(R)-钩吻醇碱(8)、钩吻素己(9)。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发现化合物1~3对肝癌细胞HepG2显示了很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IC 50值分别为10.02±0.16、3.98±0.11、9.87±0.18μM。
沈锦煌杨娜娜张艺凡郑卫敏马新华钟添华张永红
关键词:生物碱化学成分
海刀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采自福建漳州沿海红树林伴生植物海刀豆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MCI微孔树脂层析以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海刀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1)、毛蕊异黄酮(2)、芒柄花素(3)、乌苏酸(4)、木栓酮(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二十六烷酸(9)和二十四烷酸(10)。结论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海刀豆中分离得到。
钟添华张磊马新华周芳郑卫敏王志彪张永红
关键词:红树林植物黄酮三萜细胞毒活性
2株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2株深海来源真菌Graphostroma sp. MCCC 3A00421和Aspergillus sp. MCCC 3A400414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2株深海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菌株3A0042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dimethyl-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1)、6-O-methylreticulol(2)、nectriapyrone(3)、demethyl nectriapyrone A(4);从菌株3A00414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WIN 64821(6)、diorcinol(7)、9-十八碳烯酸(8)、9,12-十八碳二烯酸(9)。其中化合物6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为7.14~15.78μmol/L。结论深海真菌是重要的活性物质来源和生物资源,本研究首次从深海来源Graphostroma属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2个异香豆素和2个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马新华郑卫敏周芳孙凯慧张海涛钟添华骆祝华邵宗泽张永红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
虚拟仿真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摸索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为虚拟仿真技术在其他课程的应用及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开展“虚拟结合,线上虚拟沉浸式学习,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调查问卷、实验成绩及期末卷面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对于虚拟仿真教学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98.28%的同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索虚拟环境,努力解决问题。91.38%的同学认为通过学习增强了对理论课上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拓展,98.28%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对于软件可以丰富实验教学手段、生动实验教学内容,同学们都表示赞同。84.48%的同学表示提高了学习自觉性,91.38%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100%的同学能坚持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无论是实验考核还是理论考试,2017级和2018级学生均较2016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虚拟仿真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弥补工厂实践环节的不足,值得推广应用。
吴莺马新华石冬梅杨倩陈晓乐
关键词:教学
南丹参根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南丹参根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通过MTT法进行化合物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试。结果:从南丹参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二氢异丹参酮Ⅰ(3)、隐丹参酮(4)、15,16-二氢丹参酮Ⅰ(5)、丹参螺旋缩酮内酯(6)、表-丹参螺旋缩酮内酯(7)、柳杉酚(8)、紫丹参萜醚(9)、β-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十六碳烯酸甲酯(12)、十八碳二烯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很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黄小慧张艺凡王志彪马新华冯是标杨娜娜张永红
关键词:化学成分菲醌二萜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10
2019年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针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应用比较实验、引入思维实验和增加互动讨论4个方面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实践,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施多样化方法的教学组相对于单一模式教学组学生实验技能掌握与提高较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多样化教学方式比较满意。说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多样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素养以及创新精神,提高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
李鹏张永红马新华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HPLC法测定川陕风毛菊中Encelin的含量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川陕风毛菊中倍半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为1.0m 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14nm。结果 Encelin在0.40-4.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其平均回收率为102.2%;RSD为0.83%(n=5)。结论该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作为川陕风毛菊全草中Encelin含量测定方法。
陈鹭颖马新华陈永胜周芳郑卫敏王志彪张永红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