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洪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CT肺动脉造影的肺动脉达峰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基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探讨肺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影响因素,构建肺动脉TTP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行CTPA检查的153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软件计算肺动脉TTP;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肺动脉TTP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身高、性别、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浓度和体重与肺动脉TTP均呈正相关(r=0.363、0.330、0.179、0.168、0.164,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可以独立预测肺动脉TTP(β=0.909、0.065、0.026,均P<0.05),并进一步建立肺动脉TTP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拟合较好(F=11.721,P=0.012,调整R^(2)=0.175)。结论性别、身高和对比剂浓度是预测肺动脉TTP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肺动脉TT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刘曦孔令文刘翠芳李其根梁旭倩梁仁容张德川陈玉洪
- 关键词:CT肺动脉造影达峰时间对比剂肺栓塞
- 多排螺旋CT对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72.3%,χ2=9.695,P〈0.05)。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光滑增厚、肠系膜污垢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不规则、结节、块样增厚为主。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改变CT征象进行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赵建宁刘正敏吴青青陈玉洪
- 关键词:腹膜炎X线计算机病理特征
- T1-Vibe-FS与T1-Flash-SPAIR动态增强序列联合钆剂瘘管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T1-Vibe-FS与T1-Flash-SPAIR动态增强序列联合钆剂瘘管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80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先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扫描,后随机行T1-Flash-SPAIR-dyn、T1-Flash-SPAIR-dyn+钆剂瘘管造影、T1-Vibe-FS-dyn、T1-Vibe-FS-dyn+钆剂瘘管造影(依次记为S1、S2、S3、S4组)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ratio,CNR),对比4种扫描方法的SNR、CNR和内口截石位点分布差异;对内口位置、肛瘘原发瘘管数量、分支瘘管数量、脓肿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序列的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T1-Vibe-FS-dyn序列比T1-Flash-SPAIR序列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4种扫描方法的SNR(P<0.05)和CNR(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口截石位点分布有差异(P<0.05);4种扫描方法对内口位置(P=0.676)、原发瘘管数量(P=1.000)、分支瘘管数量(P=0.377)、脓肿(P=0.230)和Parks分型(P=0.712)的影像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扫描方法对Parks诊断分型有特异性(P<0.05)。结论对有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4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对无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3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方法S1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未定型,方法S2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上型,方法S3、S4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外型。
- 姜阳刘莹莹王军大张德川彭聪余万军陈玉洪
- 关键词:肛瘘瘘管造影钆
- 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省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规范检查相结合,搜集并统计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同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为40.00%(38/95)。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个人剂量当量累计值和工作类型,是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较高,应根据该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加强人员培训、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定期检查等措施,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 梅秀婷陈玉洪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影响因素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
- 2021年
-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任务中共选取200例研究对象,分别为100例从事X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对其2020年度的辐射照射剂量进行调查统计,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通过实际分析来看,两组工作人员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X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的Cr(血肌酐)指标明显低于介入放射科工作人员,(P<0.05),其余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无较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Cr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大。
- 梅秀婷陈玉洪
-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血液指标
- 个体因素对胸部CT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被检者个体因素对胸部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临床胸部扫描方案为基准,前贍性收集103例成人被检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记录每位被检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对胸部CT辐射剂量无显著影响(P=0.407>0.05),对胸部CT辐射剂量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是体重(P=5.52E-21<0.05)和年龄(P=8.08E-8<0.05),体重每增加1kg,DLP会增加5.543;年龄每递增1岁,DLP会增加2.191。结论 影响胸部CT辐射剂量的个体因素主要为:年龄、体重,他们与辐射剂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定关系,为指导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梁旭晴姜阳陈玉洪佘济张德川
- 关键词:胸部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