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梓烽

作品数:9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地理空间
  • 1篇定位技术
  • 1篇行为主义
  • 1篇移动定位技术
  • 1篇移动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智慧城市
  • 1篇社会排斥
  • 1篇通勤
  • 1篇人本
  • 1篇人本导向
  • 1篇主义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居住
  • 1篇居住郊区化
  • 1篇可达性
  • 1篇基于GIS
  • 1篇郊区化
  • 1篇方法论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陈梓烽
  • 6篇柴彦威
  • 1篇申悦
  • 1篇周素红
  • 1篇叶嘉安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
2021年
1引言以时间地理学、行为主义地理学和移动性地理学为核心的时空间行为研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体系不断完善、与其他学科与领域的交叉日益密切,形成了理解地理空间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的重要研究视角。我国的时空间行为研究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学者对时空间行为调查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柴彦威陈梓烽
关键词:地理空间移动性方法论行为主义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与社会排斥研究进展
自2000 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着重讨论由城市交通产生的“社会排斥”问题,“交通相关的社会排斥(transport-related social exclusion)”正成为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关键词。由于社会排斥理论...
陈梓烽叶嘉安
关键词:城市交通社会排斥可达性
通勤时空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决策的影响--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出发时间决策是行为地理学、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应对工作日高峰时段的城市交通拥堵,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居民通勤出发时间与高峰时段的关系,重点讨论哪些因素有利于居民选择在非高峰时段通勤,从而...
陈梓烽柴彦威
关键词:通勤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被引量:75
2014年
以人为本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时空间行为的研究与规划是构建人本城市的关键。大量动态的、带有精细空间信息及各种行为关联性的个体时空间行为数据带领城市研究与规划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是人本城市与信息城市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时空间行为研究成为最有效的粘合剂,能够全面革新传统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时空间尺度,使其更加科学化与智慧化。以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与手段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倡导"始于行为"、"终于行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民智慧。本文还提出了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智慧城市研究框架,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智慧化改造以及智慧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等两方面,系统阐述了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新型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图景。
柴彦威申悦陈梓烽
关键词:人本导向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家内外时间分配及影响因素——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中国各大城市交通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预测、引导交通出行需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西方对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研究已经由基于出行的分析转向基于活动的分析,并且认为家内/家外活动决策与出行需求的产生密切相关;而国内少有从家内/家外活动时间分配的视角透视居民出行需求的产生机理的研究。基于2012年北京市居民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调查所采集的第一手数据,本研究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作日与休息日家内/家外的非工作活动的时间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尝试对居民非工作出行需求的产生机理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家内活动与家外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家内/家外非工作活动时间分配受到工作与通勤时长、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并且不同类型的非工作活动的家内/家外时间分配存在内生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居民出行需求预测与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陈梓烽柴彦威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4
2021年
随着理论与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时空间行为研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实践应用导向,同时也面临构建解释时空间行为的一般理论的使命,对研究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时空间行为调查的进展,认为时空间行为调查在方法上与移动定位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数据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内容上越来越重视个体行为的能动性以及行为的社会、环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时空间行为调查的两个发展趋势:面向实践应用,融合时空间行为调查与大数据采集;面向理论构建,加强质性调查、开展追踪调查。同时,本文试图审视我国时空间行为调查的进展、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时空间行为调查的未来发展指出方向。
柴彦威陈梓烽
关键词:移动定位技术
不同模式下城市郊区居民工作日出行行为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与广州的案例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选择北京、广州的两个典型社区,分别作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郊区化"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案例,基于两个社区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居民的工作日出行行为,以此探究居住郊区化模式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在国内已有时间地理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城市间直接比较研究的尝试。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为居民提供了较完善的活动机会与便捷的出行环境,但并没有避免职住空间错位;市场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无法提供完善的活动机会与良好的出行环境,居民日常活动高度依赖于内城。
陈梓烽柴彦威周素红
关键词:居住郊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