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红玉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城市
  • 1篇宅基
  • 1篇宅基地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宅基地
  • 1篇路径规划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减量化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复垦
  • 1篇GIS
  • 1篇常态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作者

  • 4篇郑红玉
  • 3篇吴次芳
  • 1篇罗文斌
  • 1篇郑盛
  • 1篇张晓滨
  • 1篇张群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减量化目标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分区及模式优选被引量:23
2017年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复垦的有效举措。该文以上海市奉贤区8个建制镇约374个自然村为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层次分析法,融合自上而下宅基地整理潜能的镇域分区和自下而上宅基地整理效能的自然村分类,统筹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范围与目标,将奉贤区宅基地整理划分为5类区域3种模式。结果显示:异地迁移和减量储备区可通过复垦还耕推进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调整归并和组团保留区可培育中心村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优化用地布局;腾退并点区可强化新市镇建设以提升镇域用地效益。该研究拟在时序上形成"整理"、"储备"、"保留"渐进式的整理过程,在空间上推进节约集约的减量化实践。
郑红玉卓跃飞吴次芳张晓滨罗文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复垦农村宅基地
基于韩国经验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土地市场的转型路径
研究目的:在分析韩国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历史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其土地价格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土地市场发展新特征提供经验借鉴,并以此提出土地市场发展的转型路径.研究方法:计量经济...
郑红玉
关键词:经济增长路径规划
土地混合利用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被引量:31
2018年
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成为资源紧约束下城市的理性之选,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理论实践对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总结并拓展国内外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主体内容,构建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研究发现:①当前土地混合利用研究基本围绕“概念内涵-组织形式-定量测度”的主体内容展开;②已有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进一步拓展并构建“概念内涵-组织形式-动态演替-定量测度-实践路径-管理体系”六位一体的框架体系,形成“理论-方法-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脉络;③规范土地混合利用的概念内涵,完善土地混合利用的量化技术,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的实践模式可能是未来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
郑红玉吴次芳沈孝强
关键词:城市
空间一致性视角下的城市紧凑发展与土地混合利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多元互补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存量土地改革。
郑红玉吴次芳郑盛卓跃飞张群
关键词:土地利用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