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晓雪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胆管疾病
  • 1篇胆管狭窄
  • 1篇胆管引流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多媒体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择期
  • 1篇择期手术
  • 1篇择期手术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妇女儿...

作者

  • 4篇贾晓雪
  • 2篇张日欣
  • 2篇梁锐
  • 2篇马珂歆
  • 1篇王立明
  • 1篇孙丽
  • 1篇王玲
  • 1篇梁可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的效果研究
2022年
探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的效果的研究.方法 针对2021年1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疼痛病房就诊的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的患者,从中选择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观察与比较两组针对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的患者症状的改善以及疼痛情况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对结果,患者经过微创介入治疗后和总有效率表现明显优于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的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创伤,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保障,值得广泛应用。
王玲贾晓雪
关键词: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
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21
2015年
探讨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传统访视方法。于术前1天和进入手术室后10min,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变化及术后护理满意度。术前1天,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入手术室后10min,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入手术室后10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多媒体式术前访视,能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马珂歆贾晓雪梁可马瑞雪梁锐孙丽
关键词:术前访视多媒体手术室护理
胆管腔内超声与血清糖蛋白抗原199对胆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与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对胆管狭窄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因胆总管狭窄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的患者83例,行IDUS检测,并检测血清肿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最终结合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确定狭窄的性质,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测方法在胆管狭窄性疾病性质诊断上的价值。结果 83例胆管狭窄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狭窄67例,良性狭窄16例;其中血清CA199灵敏度为80.6%(58/72),特异度为63.6%(7/11),阳性预测值为86.6%(58/67),阴性预测值为43.8%(7/16);IDUS灵敏度为97.0%(64/66),特异度为70.6%(12/17),阳性预测值为95.5%(64/67),阴性预测值为75.0%(12/16)。血清CA199与IDUS在诊断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管腔内超声检查较血清CA199对于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指导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张日欣贾晓雪王立明张超刘婉姝马珂歆梁锐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胆管CA-19-9抗原胆管疾病
ERCP术后鼻胆引流管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
2017年
通过将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9例因胆总管结石(直径≦1cm),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y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ERCP)治疗的患者,分为术后给予鼻胆管引流(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组和未给予鼻胆管引流组(对照组),对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分析,探讨ERCP术中留置鼻胆引流管的意义。方法 将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3年9月—2015年4月间共159例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RCP治疗患者分为留置鼻胆引流管组(87例)和未留置鼻胆引流管组(72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h、24h、48h、72h血淀粉酶、总胆红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ERCP术前血淀粉酶和总胆红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血淀粉酶升高,但行ENB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淀粉升高值较低;下降速度更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NBD治疗组ERCP术后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2%,而对照组术后有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h血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ENBD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贾晓雪张日欣
关键词: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鼻胆管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