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霄霖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根际
  • 3篇根际土
  • 3篇根际土壤
  • 3篇茶树
  • 2篇茶树根际
  • 1篇底泥
  • 1篇地力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物质
  • 1篇水华
  • 1篇水华蓝藻
  • 1篇土壤磷
  • 1篇无机磷
  • 1篇无机磷形态
  • 1篇磷形态
  • 1篇铝形态
  • 1篇母质
  • 1篇蓝藻
  • 1篇混合物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苗霄霖
  • 4篇周卫军
  • 3篇杨威
  • 2篇杨君
  • 2篇李溦
  • 1篇刘长红
  • 1篇刘少坤
  • 1篇郭子川
  • 1篇曾清如
  • 1篇包春红
  • 1篇邵继海
  • 1篇胡文敏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聚铝植物,为了弄清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采集了湖南省不同茶厂、不同母质和不同种植年限的茶树根际土壤,研究了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茶厂由于地域、母质、种植年限等的差异,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变化为腐殖酸铝>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交换态铝>无机吸附态铝;除腐殖酸铝外,其他3种形态铝含量均以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茶树根际土壤的含量最高,且不同形态铝含量有随着茶树种植年限延长而增高的趋势。土壤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对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有显著的影响,而与p H的关系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特征,与无机吸附态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腐殖酸铝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刘少坤周卫军苗霄霖杨威杨君郭子川
关键词:茶园根际土壤铝形态
茶树根际土壤磷的解吸特性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探明茶树根际土壤磷的释放过程与供应机制,采用外源磷吸附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母质、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磷的解吸过程与特性,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优函数拟合.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磷的解吸过程有明显的差异.茶树根际土壤的磷解吸能力极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的平均有效磷含量、平均解吸率和平均β值(单位吸附量中的解吸量)分别高出5.49 mg.kg-1、1.7%和24.4%.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茶树根际土壤磷解吸能力为花岗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板页岩风化物.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3种母质茶树根际土壤的有效磷与磷解吸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杨威周卫军包春红苗霄霖胡文敏
关键词:根际土壤
基于GIS的醴陵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依托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制作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刨面形状4个方面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模糊综合数学法对醴陵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醴陵市耕地中,一~七级耕地面积比例分别占1.64%、15.96%、29.31%、11.38%、23.31%、17.07%、1.33%,耕地地力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基础设施密切相关,评价结果对土壤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苗霄霖周卫军李溦
关键词:GIS耕地地力
水华蓝藻生物质与底泥混合物对溶液中Cd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水华蓝藻生物质与洞庭湖底泥混合物对水体中Cd^2+的吸附作用。[方法]将水华蓝藻生物质与洞庭湖底泥混合,研究混合物在不同pH、不同起始浓度、不同温度、不同吸附时间以及不同混合物比例下对cd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解吸附试验。[结果]混合物对c∥’的最大理论吸附量是4.16mg/g,在pH=4~5时吸附效率较差,在pH=6~8时混合物对Cd保持良好的吸附效率。Cd的吸附在2h内基本完成.并且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温度对混合物吸附Cd的效率并无太显著的影响。吸附过程较符合Freundlich方程式的拟舍。解吸附试验说明,混合物对Cd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和表面络舍的方式。[结论]由于蓝藻水华具有巨大的生物量。其在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溦邵继海曾清如苗霄霖
关键词:底泥CD
茶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南省石门、临澧、桃源、长沙、安化、资兴等6县(市)的茶园为采样点,对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及无机磷的不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在根际富集明显;土壤无机磷含量及占全磷的比例差异都很大。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无机磷组成也不同,板页岩母质发育的根际土壤中Al—P含量最高,Fe—P其次,O—P最少。花岗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根际土壤Fe—P最高,Al—P其次,O—P最少。3种母质发育的非根际土壤中均为Fe—P含量最高。根际无机磷中的Al—P,Fe—P和Ca—P含量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非根际Al—P和Fe—P与土壤有效磷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非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pH值相关性不显著,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杨君周卫军杨威苗霄霖刘长红
关键词:无机磷形态根际土壤茶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