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炜
-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 2019年
- "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后续以"红色"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外译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译作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诗学作为重要的"改写"因素之一,主要受到社会主流诗学观和个人诗学观的共同作用。研究试从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梳理出其翻译策略的运用,窥探出其中的"红色"诗学观,以期对当下文学外译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裨益。
- 聂炜张白桦
- 关键词:《新儿女英雄传》翻译策略
- 从“模仿说”的发展看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
- 2018年
- 在古希腊文艺观里,对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的探讨贯彻的是"模仿说"文艺理论。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对文艺作品中"真实"的追问一直以来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受到热捧的背后,正是人们对于文艺作品中"真实性"的拷问与追寻,其所映射出的"真实性",无论从理论侧面还是现实生活中,都给人以教化与警示的作用。
- 张白桦聂炜
- 关键词: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非洲的青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张白桦、张建平译本为例
- 2017年
-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向文化转向,新的翻译理论悉数登场。国内知名学者谢天振提出的“创造性叛逆”颇具争议。文中试从海明威《非洲的青山》入手,以张建平和张白桦译本为例,为谢天振的“创造性叛逆”在译本中的体现提供个案例证。
- 聂炜张白桦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 从中国翻译史论的发展探寻中国史论结合研究模式
- 2018年
- 一直以来史论关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过去、当前所处的和即将发生的发展过程及相关事实总和的综合研究,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的全面把握,进而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提出更为科学的理论观点,指导并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翻译史与翻译理论是同属翻译研究分之下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关于翻译史论关系的探讨为译学界所热议。文章结合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通过对翻译史的梳理,厘清翻译观的嬗变,进而对当下翻译现状有一个历时的了解与共时的把握,以期对现阶段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构建有所裨益。
- 张白桦聂炜
- 关键词:史论结合翻译史翻译理论
- 《非洲的青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张白桦、张建平译本为例
- 2017年
-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向文化转向,新的翻译理论悉数登场.国内知名学者谢天振提出的“创造性叛逆”颇具争议.本文试从海明威《非洲的青山》入手,以张建平和张白桦译本为例,为谢天振的“创造性叛逆”在译本中的体现提供个案例证.
- 聂炜张白桦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译本白桦文化转向翻译研究
- 语域理论视阈下的外译“红色”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翻译批评被引量:1
- 2019年
- 20世纪70年代,基于应用语言学基础的话语分析不断发展,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之上的话语分析、语域分析逐渐被引入翻译研究。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后续以“红色”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外译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试以韩礼德语域理论为支撑,基于翻译批评视角,对沙译《新儿女英雄传》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下文学外译中的“红色”文学有所裨益。
- 聂炜张白桦
- 关键词:语域理论韩礼德语域分析翻译批评
-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外译“红色”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研究
- 2018年
- "红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其外译活动与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不谋而合的任务与目的。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有其成功经验。在布迪厄的翻译社会学看来,译者是带着"惯习"、各种"资本"、"幻想",在权力场中"争斗",进而形成的翻译"场域"。试从布迪厄社会学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其提供个案例证。
- 张白桦聂炜
- 关键词:惯习资本幻想场域
- 布迪厄理论视阈下的“红色”小说外译——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文化转向后,译学界中翻译理论的发展如沐春风,"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的引入,使得翻译研究向更多视角延伸。"红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其外译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而这种使命与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不谋而合的任务与目的。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价值与意义值得探讨与借鉴。在布迪厄的翻译社会学看来,译者是带着"惯习"、各种"资本"、"幻想",在权力场中"争斗",进而所形成的翻译"场域"。试从布迪厄社会学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其提供个案例证。
- 张白桦聂炜
-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基于此,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变形倾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倾向"有所提醒,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 张白桦聂炜
- 关键词:贝尔曼
- 文化浩劫中的译者意志
- 2018年
- 学界对外来译者沙博理在华翻译生涯大致区分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二十六年。这一时间上的区分使得学界对沙博理的研究更具像化。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取舍、自我身份构建出发,以沙博理翻译生涯第二个阶段为个案研究对象,厘清特殊时期国家强权意识形态下译者意志的彰显,从而为"文革"时期外来译者在华翻译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沙博理"一人三体"的翻译模式,能够对现阶段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借鉴与启示作用。
- 聂炜张白桦
- 关键词:翻译策略身份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