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玉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5篇活性剂
  • 5篇表面活性
  • 5篇表面活性剂
  • 3篇油酸
  • 3篇正丙醇
  • 3篇微乳液
  • 3篇丙醇
  • 2篇电导
  • 2篇微乳
  • 2篇表面活性剂体...
  • 1篇氮芥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导研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物
  • 1篇乙醇
  • 1篇双金属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物
  • 1篇离子

机构

  • 6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侯万国
  • 6篇王小玉
  • 1篇徐洁
  • 1篇徐新杰

传媒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油酸/正丙醇/水
Smith等在1977年发现己烷-丙醇-水可形成W/O型微乳液,证明在适宜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并非是微乳液的必要成份。这种没有传统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的微乳液称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urfactant-Free Mi...
徐洁王小玉侯万国
关键词:电导率
无表面活性剂体系甲苯/乙醇/水的微乳结构研究
<正>微乳液是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可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反应介质、矿物浮选等。鉴于微乳液应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不容易从产物中分离,因此制备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甲...
王小玉秦洪庆侯万国
文献传递
苯丁酸氮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1年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苯丁酸氮芥(CH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杂化物,并用XRD、FT-IR和TEM进行了表征,其载药量分别为3.8%和11.5%。分别在pH 4.8和7.2的介质中研究了药物释放动力学,表明所制备的CHL-LDHs纳米杂化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pH 7.2时苯丁酸氮芥从纳米杂化物中的释放速率明显低于pH4.8时的释放速率,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CHL-LDHs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药物控释体系。
徐新杰王小玉侯万国
关键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苯丁酸氮芥离子交换法
无表面活性剂体系油酸/正丙醇/水的微乳结构研究
<正>微乳液最早是由Hoar和Schulman于1943年发现的。微乳液通常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等组分在适当配比下自发形成,可分为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和双连续(BC)型。Smith等在19...
王小玉秦洪庆侯万国
文献传递
盐度扫描法制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盐度扫描法是制备微乳液的有效方法,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来说,通常随着体系中盐度增加,可依次出现Winsor I-WinsorⅢ-Winsor II不同类型微乳液。本文采用这种经典方法研究了无表面活性剂的正辛烷/异丙...
王小玉阴奥林侯万国
油酸-正丙醇-水无表面活性剂反相微乳液电导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对油酸-正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可形成微乳液。由于体系中无传统表面活性剂,故所形成的微乳液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固定正丙醇/油酸体积比(RP/O)为3∶5、1∶1和2∶1,考察了体系电导率(κ)随分散相体积分数(Φd)的变化,结果表明κ随Φd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大,符合渗滤特征。采用电荷涨落模型在低Φd值范围内估算出液滴流体力学半径(Rh)为1.35~1.85nm,随Φd值的增大Rh有所增大。采用渗滤模型探讨了其导电机理,RP/O为3∶5、1∶1和2∶1时拟合出的渗滤特征指数(μ和s)分别为μ=1.28、s=0.49,μ=1.31、s=0.51和μ=1.50、s=0.73,表明所研究体系符合静态渗滤模型。电导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电导行为与有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相似。
王小玉侯万国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