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志宏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束
  • 1篇血管束植入
  • 1篇植入
  • 1篇缺损
  • 1篇基质干细胞
  • 1篇骨缺损
  • 1篇骨髓基质
  • 1篇骨髓基质干细...
  • 1篇骨组织
  • 1篇骨组织工程
  • 1篇干细胞
  • 1篇标准尺寸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董健
  • 2篇尹望平
  • 2篇赵明东
  • 2篇潘志宏
  • 1篇熊敏
  • 1篇蒋继乐
  • 1篇林红
  • 1篇朱梁豫

传媒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deproteinisedcancellous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Ⅺ)CB+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J岫)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血管化
建立桡骨缺损模型:骨缺损标准尺寸的确立被引量:25
2011年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cm组至缺损2.0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cm组(P<0.05)。1.4,1.7,2.0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cm骨缺损组(P<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cm更加可靠。
赵明东潘志宏朱梁豫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缺损动物模型骨组织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